2)第一百三十九章 礼与法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态度比孟子都激进——孟子认为,臣子杀死暴君不算叛逆,是正确的行为;而荀子认为,遇到暴君居然不宰了他,说明这臣子也不仁义。

  这样的态度,说他愚忠,会有人信么。

  至于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西洲人都能理解。因为对下层来说,贵族朝令夕改、为了自己的好处随意修改和解释规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在不能干涉规则制定的前提下,与其让他们瞎折腾,还不如定死一个大体靠谱的规则。

  有章可循的礼制,才是和平状态下,下层人的武器。

  而荀子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就是韩非这些人了。他们认为礼制都不够好用,只有法制才行。韩非认为,有明确严格条文的、广泛教授给百姓的、稳定而公正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才是最好的。

  这也很好理解:有明确的条文,贵族就不能任意篡改;广泛教授给百姓,贵族就不能垄断解释权;足够稳定,就能防止贵族从里面动手脚;有强制力,就能借此威慑高高在上的贵族们。

  这基本上就是普通人最直接的要求了。

  所以,从春秋到秦汉,这些理论的发展,都是有明确脉络的。中原不是宗教世界,不是说哪位先哲脑子一热,受了神启,就弄出来一套学说。诸子百家背后,都是有现实需求作为支持的。

  儒家的发展也是一样,这种变化,说白了就是随着知识扩散,儒生们的主体从小贵族变成平民了。

  当年孔子讲究仁爱,喜欢说服,那是因为人家有这个本事。天天带着上千士人到处跑,那当然能让人家听你讲道理。但后世儒生们没有这个本钱,怎么办呢?

  他们的选择,和西洲人一样,是和君主联合,帮助君主加强实力,借助君主来约束贵族们。

  这和加拉西亚现在的需求,是几乎一致的。钱程费尽口舌,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借此给西洲人一个理论指导。

  众人都表示心悦诚服,没有别的意见了。只有夏洛特比较好奇,问钱程接下来还准备怎么做。钱程说,之前这些理论和实验,都是为了解决祭祀的问题。“祭”既然解决了,接下来就该解决“政”了。

  什么叫祭祀?按西洲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声明合法性。仪式中被祭祀的,是朝廷认可的法理来源;仪式中被展现的,是朝廷依仗的统治逻辑;被邀请参加祭祀仪式的,是朝廷的统治者们。

  钱程说,之前三浦的漫画里,最后总结说“剑才是最高贵的。”平民的武力,让他们也拥有了权力,这就是祭祀行为了。

  论证这些,和贵族编纂家谱,论证血脉、教士解读经文,论证神恩一样,其实都是取得权力合法性的步骤。

  那武力真的能带来合法性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大贵族之间,彼此会以“同等者”称呼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