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人性_我有一个小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被淘汰出局,即所谓“天诛地灭”。

  一个婴儿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就表现出了其自私的本性:请注意啦,我来了!有吃的吗?喂我吧!要把我养大成人哦!

  一个孩子。当他还没有受到礼仪的熏陶时,是决不会像孔融那样让出大梨的,只要他喜欢吃。

  孔融让梨,是因为他已经懂得了人的需求是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懂得了拐弯抹角为自己算计——少吃点以赢得大人们的赞誉和怜爱,更爽!

  从孔融让梨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看出了两点:其一是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归结起来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类;

  其二是人为自己谋利的方式是多样性的,也可以归结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

  人们有时偏重于物质需要,有时偏重于精神需要,有时是赤---裸---裸摘取需要(直接方式),有时是拐弯抹角获取需要(间接方式)。

  正因为人的需求和为自己谋利的方式都是多样性的,使得人的自私本性常常受到掩盖。

  很多时候,很多人事,好象是不能用自私来解释的,如上面说的孔融让梨,就被人们错误地拿来当成人性不自私的典型。

  一直以来被我们称为英雄的文天祥,坚决不屈服于蒙古人,明知会因此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难道他也是为了自己吗?回答是肯定的,他当然也是为了自己。

  孟子他老人家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作为孔孟的信徒,忠义即是他的最高信条,最大精神需要,既然早已向世人表明“留取丹心照汗青”,要他投降就是让他比死还难受。舍生取义对他来说是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在他意识里,“留取丹心照汗青”比投降更划算一些。

  当然,我们对于文天祥能够舍身取死这一个行为,真心是敬佩的,生命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能够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生命,维护民族尊严,绝对值得我们肯定!

  古今中外众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事例,要么是像文天祥一样出于信仰,考虑自己的精神需要;要么是为情势所迫,如一些战斗英雄,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如是在前进中成了英雄;要么是加工拔高造出来的.....................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自私的历史。朝代的更换,历史的演进,无不是以人性的自私为推动力。

  有了想称王(皇)称霸的人。才有可能改朝换代;有了大批不甘受奴不甘寂寞而想建功立业的人,才成就了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