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清朝儒家理论的演进与“复古” 补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时期,士大夫对于学习西洋科技的思路,也是它的延续。由于清朝不再禁止民间研究天文,所以这方面尤其明显。民间研究越来越显眼,也是这个原因。

  而官方的态度也很有意思。上文的例子里,阮元作为清朝重臣,就在书里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他认为,当今人们不重视数学,“九九之术,俗儒鄙之不讲”;钦天监等相关人士“株守旧闻”,没有能力改革,也不愿学习新知识。这些都是严重的错误。现在中原的水平已经不如西人了,但总不能就此认命。阮元总结历史,认为中国的算学,发展两千多年,历经改革七十多次,才有现在的局面,这个不断学习和改革的传统不能放弃。如果士人都有“向慕之心”,学习书里的中外先贤,那早晚会有造诣在西人之上的学者出现,完成这个最大的目标。

  所以,阮元在介绍西洋数学家的时候,像精分了一样,一边把人家的成果罗列出来,对有价值之处详加介绍,让大家学习;一边还要时不时说风凉话,并且强调这些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不过这种别扭的感觉,与其说是对抗和抵制西学,不如说是传统士大夫在说服自己,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实用主义。到再后来,西洋学术越来越发达,这种论述也就逐渐消失了。

  这里顺便提一句,虽然从断代上、从民族上,今人倾向于把明清看的泾渭分明,但在经济、文化、科技这些领域,“断代”反而更像是在明朝前期。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才是一个整体。

  这个系列里,我之前列举了一堆各方面的例子,频繁出现“明中后期”、“明末”这类话,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当今互联网上,讨论的大环境,是把明清对立起来,我个人想法,这个应该主要是今人的情感需求。

  本朝官学的底色,继承的是五四以来的传统,是一个“对外学习型”的体系。而这个模型也是外来的,它对中国文明的评判,其实就是黑格尔概括的那套说法。实际上,这些才是当今的显学,不止是国内民间的显学,同时也是官方的显学。

  这个结论的衍生品,随处都可以看到。我刚写这本书的时候,就经常能看到“中国一直落后世界”、“儒家耽误中国几千年”这种话了。

  但是,对本朝官学来说,同样有一个“打天下”和“坐天下”的问题。

  在攻击、破坏原本的理论体系时,全盘否//定中国文明的先进性,同时声称它没有进步可能,能够确保被说服者完全地抛弃它,是个效果很好的工具。

  然而“坐天下”是个建立新体系的过程,比“打天下”更复杂。“打天下”是个“矫枉”的过程,而矫枉必须也肯定会过正。但“坐天下”就不能继续过正下去了,需要进行适当的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