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朝儒家理论的演进与“复古” 补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实践中,他利用手工业知识,考证古代车辆的制造。又利用天文学知识,推算《小雅》中记载的日食出现的年代,来辅助断代。在漕运总督任上,主持创立新算法,把测算粮船的工作量减少了一半。

  数学作为六艺之一,在他看来尤为重要,是“儒者之学,斯为大矣”。为此,阮元还主持编写了《畴人传》。这是中国第一部科学家的传记集,以天文、数学为主,而不包括星象占卜。记录中国历代学者275人,西洋学者41人。

  在这种科学类书籍的编写过程中,也贯彻了乾嘉学派的观念。各篇以学术思想和科学成就为主,只在开头简要介绍人物,而不记录其他政治与文化成就。记叙的事迹、论说及著作,均摘编自有关典籍的原文,在篇末注明材料出处。只在传记末尾,加上作者的评说。整个体例已经非常专业化。

  除了主持项目的阮元本人,李锐、周治平、钱大昕、焦循等人都参与了编写,其中几位上面还出现过。到光绪年间,还有后学给这本书不断补订。

  到清代中期,一些女数学家渐渐出现,乾隆年间,已经有出类拔萃者开塾讲课,乃至招收男弟子了。士林同样承认她们的学术成就,收入传记中。

  对于西方学术,清朝人的心态十分矛盾。当然这个矛盾其实不是清朝才出现,明末就出现了。徐光启当年就嫌弃本土数学太菜,认为直接放弃本土体系,全盘采用欧式数学都没问题。而且这个思路,并不是一时血气上头,或者崇洋媚外,是真的有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的。

  上文说的,康熙钦//点的“西学中源”理论,实际上是黄宗羲最早提出的。而且这个思路也不是他独有,当时的其他学者如方以智等人也概括过。

  他们的理论大体是说,这些理论(以数学为主,也包括其他科学内容),源头上都能追溯到周公、商高,后来被西洋人学走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并不是个罕见的现象,当年孔子都乐意承认并且学习的,所以现在也不需要纠结。

  黄宗羲认为,由于长期以来的“中失西得”、“中学西改”,有些理论已经被人家改进到很先进的水平了。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学习他们的知识,来恢复先贤的名誉。只要中原人自己学的足够好,西洋人也就会“归我汶阳之田”了。(孔子帮鲁国要回齐国占领的土地的典故,意思是迫于压力,承认正主)

  这种理论在当时,能解决实际学习需求,和士大夫群体文明自尊心的矛盾,所以说服力比较强,颇受欢迎。也有人更加不情愿些,比如王夫之就认为应该是“中学西窃”,坚持其中的正义与非正义性,同时认为西洋学科,也只有一部分是需要学的。但总体上,是不做排斥的。

  清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