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续9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模块8:耕战脱节与“国人”漏洞

  在农业时代的中国,王朝的力量之源始终是耕战。而自耕农则构成了国家的基石。

  当然,这个其实不止是中国的特征,在全世界都这样。有时候,出现的现象甚至是反常识的。

  举个例子,16世纪的西班牙王室多次要求保护印第安人的权益。因为殖民地的印第安人主要是村社里的小生产者,而白人殖民者大多是大地主。印第安农民能向王国提供稳定的赋税、服役,而白人大庄园则难以管控,收不上钱,还有自立倾向。所以国王甚至愿意跨文明、跨种族地保护印第安农民。

  最后,为了应对财政危机,西班牙王室开始在殖民地推行改革,以求提高王权,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抑制土地兼并。殖民地白人随之造反,并最终成功独立。

  现代学者认为,这事儿其实和独立自由之类的启蒙思想没什么关系,也不是受其他殖民地影响。其实就是国王与民争利,所以大地主们造反了……

  在中国古代的兴盛时期,国家的生产力大部分都由小地主和自耕农提供,而这些人也是军队的骨干成员,也因此有相对较高的地位,尤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我们借西周时的经典名词,称呼这种有产业、有武力的社会骨干为“国人”。

  而工业时代,看起来最像国人的,是当年国企时代的工人。

  当年的一个个“单位”,可以看成一个个工业庄园,工人就居住在相对独立的、庄园的城池(或者叫坞堡,叫“邑”,都行)里。庄园有各种各的配属设施,而成员平时除了生产,也参与军事训练,理论上是国家的军事骨干。因此,这些“国人”也有相对较高的政治权力,尤其是和住在乡村的“野人”相比,拥有不同类别的户籍,和不同的待遇。

  但问题是,这些人也只是“像”国人。

  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差距是很大的。

  在农业社会里,生产的基本单位可以细到家庭乃至个人。虽然古代农民很早就开始自发合作,以求提高生产效率,但哪怕只有一个家庭,也是可以养活自己的。只要有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就能自己立足。

  工业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却大了许多。指望一家一户就能进行工业生产,已经不太现实了,尤其是那些比较重要的大型工业设施,更是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合作才能使用。

  结果就是,在农业时代,“有产业”很简单。但对于工业时代,“产业”的基本单位是工厂。这样一来,门槛就高多了。起码得是个工厂主,才能掌握“产业”的基本单位。

  所以,这些“工业国人”的基础并不牢靠。他们只是名义上共同分享有所有权,实际上也不可能说这个机床是你的、那个电机是他的。而且,农业社会,合作的农民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