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四章 教派与学派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在和其他人讨论的时候,钱程就发现,有些事情,真不能怪西洲的研究者。因为他们真的没见过,也想象不出汉朝的情况。

  而且,其中有些举措,也不是朝廷的命令或者汉朝的惯例,只是钱程自己,受周围人影响,做出的决定。西洲人不知道其中过程,也就无法判断了。

  教士们认为不推行强制改宗是因为教众的信仰坚定,教会的神学理论高深完善,使得汉朝拿不出可以取代的宗教,无法改变信仰。但实际上,这件事有多重原因,而且主要是凉州官府自己的考虑。

  虽然确实没有对等的宗教,但单纯的改变民间祭祀习俗,纠正不正确的宗教信仰,各级官府还是非常熟悉的。用教化民众的方式,就能极大削减乃至根除教会在当地的影响力。这种做法其实并没有西洲人想的那么难,甚至简单到不止汉朝会。

  这个结论,也不是钱程随便得出来的。

  实际上,在做出决策之前,钱程一直十分小心谨慎。在他看来,西洲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这里的经营成果能够直接影响到汉朝乃至诸夏文明的发展。而进行经营时,一开始的选择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决定了今后的整体走向。

  很多事情,一开始能变,后来就不能变;一开始纠正的难度最小,后来就越来越大;一开始创立共同认同最简单,后来就越来越难。机会的“窗口”时间并不长,所以,必须在一开始就快速准确地选择好经营路线,否则拖得久了,后悔都来不及。

  为了避免低级错误,钱程广泛查找资料,寻访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人。甚至觉得现金的资料还不够,跑去找狐狸精们,试图偷偷获取更多的第一纪记录。由于白芷出现,才不至于还得牺牲色相。

  通过这些各种渠道得到的信息,钱程才做出了这种判断。

  比如,三浦就明确告诉他,想甄别教徒很简单。这边的教会也有圣象圣物什么的,找个圣象铺地上,让村民踩过去就行。谁不踩,谁就还没诚心改造思想。

  三浦说,诚然,这个措施会漏掉一些认为假意改信也没问题的顽固教徒,和一些一心想做生意的灵活教徒,但对于绝大部分教民,已经足够了。

  这个时代的乌尼亚信徒们,绝大部分都大字不识一个,别说懂教义,连听过完整经书的人都寥寥无几。那些基层教士自己,主要也是承担基层组织和精神安慰的作用,懂不懂经义都无所谓,让大家觉得他懂,能解释神的意思,代表神来救赎、抚慰大家,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教士的学识水平,而是教士背后的神性。

  而这个甄别手段,对于神性的打击是很大的。就算教士声称自己只是假意改信,教徒们也难免会生疑,尤其是双方神学水平都不高的情况下,这种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