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一章 吕荹的劝谏 中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到超越自我,臻于至善的目标。

  孟子这个说法,可能是为了给性善论和自我道德约束,寻找一个合法性的论证,但后人想继续延伸的时候,就不再向儒学的方向走了。因为他这套理论,和孔子的学问渐行渐远,却越来越像西洲的各种宗教。

  把至善的天换成至善的神,把完善的人心换成本源的灵魂,把干扰善心的、让人的善端无法发展起来的环境因素换成俗世的污浊,那就跟人家的宗教理论差不多了。找个精灵祭司来,人家都能直接理解的。

  实际上,在汉朝,孟子这套理论也天天被方士和道教引用。因为他的理论里,有至高至善的天,还有修炼的概念,就很适合这些人发挥。

  钱程说,他们当初学这些的时候,白芷就告诉他,她觉得这个论述有问题。把人类的欲望和不同器官挂钩,然后分个高下出来,属于画蛇添足了。

  白芷评论说,其实只要改个名字就可以了。声色之欲那类,叫兽性。仁义道德这些,叫人性。动物只有兽性,如果修炼出了人性,那就和人差不多了。而人如果放弃人性,那就和没成精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这么一看,就容易理解了。

  钱程建议吕荹按照这个逻辑去思考。毕竟狐狸精肯定比人更懂人和动物的差别。

  当然,汉朝现在主流的思潮,已经大多是荀子的后学了。而荀子是明确反对这种说法的。

  荀子说,人性是恶的。当然,这个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天生坏蛋,而是因为人的天性很简单,很质朴,就是喜欢和追求简单直白的好处。

  这种简单直白的欲望,如果没有约束和引导,就会引发混乱和争斗。而无序的争斗,只会让社会崩溃,让所有人都遭受损失,并不会有一个真正的得利者。

  可以说,如果没有约束,人类自己就能把自己毁灭了。这种导致自毁的本能,就是天性的恶。

  通俗点来说,就是人类又菜又坏,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死。圣王看不下去了,于是设置了礼仪和法度,强制人们遵守。谁不听,圣王就拿礼法收拾谁。在礼法的规范下,人们的行为才符合善的标准,但这不是人天生的,而是后天被规范出来的,所以荀子把它叫做“伪”。

  但这个人性论,其实也有问题。

  首先,圣王是不是人?如果是人,那圣王本性也是恶,他如何从恶的人性中,得出善的礼法来?

  其次,按这个说法,好像圣王才是大坏蛋。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用强制手段,逼迫小坏蛋们违背本性,去做好事。在大坏蛋圣王的敲扑鞭打下,大部分天生小坏蛋被迫当了一辈子好人,于是天下就太平了。这种论述,听着就不像什么好话。

  而且,圣王也不是神,他如何能在违背所有人本性的情况下,让大家都听他的?

  孟子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