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九章匈奴与华夏的纠葛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统一,演变成为一个成熟的国家的是头曼单于。

  头曼是匈奴国家的创立者。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当时,东部的东胡部落比较强,而西部的月氏部落比较盛,此时的匈奴单于称为头曼。

  头曼单于姓挛鞮(luándī)氏,匈奴人称之为“撑犁孤涂单于”,意思是“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

  头曼单于在统一了草原部落后,南下占据阴山地区及河套平原的一些区域,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

  虽然势力还被局限在阴山至河套以北一带,但逐渐开始有了国家的雏形,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与日俱增。

  说起阴山,对于匈奴人来说,是一道令其爱恨交织的屏障。

  由于在阴山北侧缺乏天然水源,匈奴人越过阴山,便从高原来到平原,黄河的大“几”字弯,能够为其带来合适的牧场,再向南就是富饶的河套平原,是一片富饶的农业缓冲地带。

  就如后世的核心城市都集中在这狭窄的黄河沿岸,从战国一直到秦,匈奴人一直与中原王朝争夺阴山的控制权。

  秦帝国忙着一统中原时,匈奴人也没闲着。头曼单于在阴山南麓的控制力和人口军队持续扩张,很快将匈奴打造成一支强大的北方势力。

  此时的匈奴已经拥有了三十万骑兵,其背后则是近两百万的牧民。

  这支军队的规模,超过了当时中原各国所有骑兵部队的总和,而为这支军队提供强大经济保障的,正是匈奴人对阴山南麓部分领土的控制。

  阴山的北坡舒缓,慢慢倒向蒙古高原,即使是不善于登山的骑兵,也可以在这样的地形上行走如飞。而南坡与河套平原之间千米的落差是断崖式的,登山非常危险。

  在阴山山脉这样的特殊地形中,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优势是压倒性的。不仅登山方便,占据高地后对中原军队的动态的也尽收眼底。

  对匈奴人重要的地方,对中原王朝就是危险的地方。

  匈奴人一旦控制阴山南北两侧,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力就明显加强。

  一条窄窄的黄河并不能阻挡他们南下的掳掠,除了秦赵的北部边境外,关中也就在匈奴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局势下,面临匈奴的中原王朝,首先想到的防守策略就是,修筑长城,以维持对匈奴的防线。

  大秦也不例外,即使伟大如始皇帝,对北方的匈奴也采取了筑长城而拒敌的方法。

  大秦对北方民族的阴影和仇恨是由来已久的。且不说匈奴本身有过和秦、赵、燕三国大打出手的记录,受到匈奴授意的义渠人,甚至还配合五国攻秦。

  六国被灭后,始皇帝才腾出手来,解决匈奴问题,派蒙恬将匈奴人驱逐出河南地。

  这一次北伐,秦军攻下了阴山山脉大部分,把防线推到了山脉的北麓。

  蒙恬从榆中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五千余里旧长城,据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秦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

  蒙恬守北境边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被彻底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头曼只能离开阴山迁到漠北。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