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九六章 东海的不满_边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刚成立的汉帝国,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暂时在塘沽,而军事中心却在燕京。燕京此时已成为一座大兵营,旧军之整顿、新军之训练均在此处。一个个的市集依靠军人的消费在这个大军区东面发展起来,并慢慢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

  燕京的现状,和当初杨应麒的规划有所不同,所以都城的设计者便不得不依现状而对规划图作一些修改。幸而开国的第一年里汉廷财政吃紧,燕京的建都大工程尚未动工,他们还有时间来进行修改。

  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折彦冲亲自在燕京指导新军的训练。他身边除了刚刚调到中央军队的王宣,留着没跟萧铁奴一起出征的蒙兀尔,以及近在咫尺的石康等将领外,新调入中央的郭浩,卢彦伦、马扩也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当然,最帮得上忙的还是杨开远。

  折彦冲登基以后,军方作了一系列的职务变动,其中皇帝自然而然成为军方最高首脑,直接领导枢密使为首的枢密院,而枢密使则为杨开远。就职务而论,杨开远已是汉军军方第二人。

  曹广弼自请削权,归民政于中央,并提出七条建议限制军人权力,其中包括不准干涉地方官员的提名与任命,加强军队中关于军人不干政的思想教育等等。

  对于曹广弼上奏自请削权,士林赞声一片,随后刘锜、种彦崧都有附议。折彦冲便依其所请,让杨开远杨应麒将边境将帅的权责剖析清楚,使军机民政、兵权财权泾渭分明。这场调整下来,尽管以曹广弼为首的秦晋将帅权力大受限制,但东海与秦晋之间的关系却大见统合,塘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增强。

  汉廷内部经过这场权力调整之后,曹广弼和折彦冲的互相信任大为增强,而基于这种信任而构建起来的中央与地方、文官与武将、东海与秦晋间的平衡,也成为汉帝国构建其和谐政治的基石。

  曹广弼的自请削权是西北系军政势力对折杨中央的妥协,但这个自请所造成的影响却不仅限于西北,连东海欧阳适这边也受到强大的冲击!

  曹广弼的奏表到达折彦冲手里之后,折彦冲便转给杨应麒参详,杨应麒拿到奏表之后,便抄写了副本,分别寄给阿鲁蛮和欧阳适,阿鲁蛮那边很快就有了反应,表示要以二哥为榜样,请中央下令厘清东北军政权责,但东北的军政权责其实早就厘清了,所以阿鲁蛮这边根本就没动,只是由折彦冲加以表彰而已。

  可欧阳适这边就不同了,欧阳适在东海,权力包揽得比曹广弼在秦晋还要泛滥,南洋诸岛商道之交通贸易,流求麻逸官员之提名任命,处处都有欧阳适的身影。

  杨应麒的书信以最快的速度南下到达舟山群岛,欧阳适拿到之后往桌上一拍,愤愤道:“老二傻了么?老大还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