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一章 说甚亲且贵 上_边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杨应麒的远景规划中,有一座敕勒城的存在。不过这时候他的心思还没去到那里。眼前最重要的,是燕京!

  他毫不声张地登上塘沽的码头,来接他的只有欧阳适和邓肃,中层以下官吏兵将都不知道七将军和他的幕僚班子又来了。

  短短几个月间,塘沽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之前那道临时的城墙已经拆毁,由于燕京上下自顾不暇,让欧阳适得以大大方方地从大宋境内雇佣工匠民夫,在那道临时城墙外面另外建了一道更结实的城墙,围成了一座海边港城。城内分为军区和民区两块。军区内是营房,政厅,廊舍,仓库;民区内则主要是商业区和住宅区,区内有法庭,有学舍,有寺庙。当然,这些设施的建筑大多只是草草搭就,有许多还处于兴建当中。商业街的店铺有一半都是搭了个帐篷就开始经营,但这种简陋并不妨碍商人们数钱的激情。

  政厅之内,邓肃对杨应麒道:“大宋终于发兵了。”塘沽开港以后,汉部谍报系统的回报渠道又多了一路,关于大宋的谍报塘沽方面不必再从登州辗转取得,汴梁方面最新的消息,有一些邓肃知道得比杨应麒还早。

  杨应麒问邓肃道:“兵马多少?主帅是谁?”

  邓肃道:“兵马多少难以确知,但依当年太宗皇帝北伐的规模以及此次征调对民间经济的影响推测,当在十万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二十万人。主帅是童贯。”

  对于由童太监来任主帅,杨应麒并不意外,但这时听说仍忍不住失望,又问:“军中有宿将没有?”

  邓肃道:“听说都统制会是小种经略相公。”

  杨应麒又惊又喜:“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

  邓肃道:“不错!就是老种。”

  杨应麒大喜道:“成了成了!兵多将老,天时利我,这事想不成都难了!”

  小种经略相公何许人也?为何让杨应麒如此高兴?原来由于澶渊之盟的存在,宋辽边境的和平已有百年,所以这百年来大宋用兵,多在西北。多战之地民风悍勇,因此大宋以西北兵将最可用。种师道为西北干城,大宋名将,用兵能纵观大局,进退均有法度。只是种家乃是大宋的“名将世家”,种师道幼承庭训,对武将不干政略原则极为恪守,这一点在杨应麒、曹广弼眼中乃是极为难得的武德,但在萧铁奴那里却被视为迂腐。

  这次杨应麒听说种师道可能会来,便知北伐宋军必多西兵。他们之前和燕京守军打过一仗,深知大辽兵马已无当年之劲,因此对成就此事又多了三成把握。

  杨应麒指着壁上一副大辽南京道的地图,说道:“当初宋使和国主谈判的时候,一开始说‘愿得石敬瑭贿契丹旧地’。这句话文采是很好的,却留下了严重的瑕疵。因平、滦两地并不在‘石敬瑭贿契丹旧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