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都灵(一)_独立电影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周以后,囡囡他们陆续赶到,谢兰生又道歉、致谢,组织大家拍摄重启,这回一切都很顺利。甚至说,因为重拍了40几场最终效果还要更好,谢兰生又高兴起来。他一直认为,灵感犹如汪洋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思考越多,收获越多,“首次表演就是巅峰”这个东西并不存在。在拍摄同一时间,谢兰生把约20万元交给一个来内地的香港剧组,并请他们从香港将等值澳币汇到澳洲。政府严格管制外汇,他也只能私下交换,各取所需,这个香港的剧组是几个月前莘野托人打听到的,毕竟,他上一部赌神片子的导演就是香港人。

  拍完以后,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谢兰生也不敢寄了,经过多次辗转以后终托到人带去澳洲,还在包裹上面写了“不能见光,不能过x光”。abclab如期收到,还打电话说,在过去的四个星期他们已经基本完成对其余部分的初剪了。

  谢兰生又等了一周,nathan宣布完成定剪,abclab的人又来电话跟谢兰生商量配光。

  配光师的名字叫hu,乍听上去有点儿怪,然而却是澳大利亚十分有名的配光师,在这一行已经干了三十年了,出身世家。澳洲公司非常专业,并不会看人下菜,没有因为谢兰生是18流导演就分给他新手剪辑新手配光。

  正常来说,电影洗印需要经过五个步骤:底片冲洗、底片剪接、配光、印片、正片冲洗。冲印厂用底片洗片机让底片显现负像,再做剪辑,而后配光,接着根据配光师的印片要求印出正像。

  因此,配光也是电影后期很重要的一项工作,配光师的英文叫“tir”。电影拍摄、胶片冲洗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曝光多了一点少了一点,或者药水多了一点少了一点,而对这些问题后期都要尽可能地修正、弥补。即使导演非常幸运,拍摄冲洗都没问题,他也无法轻易保证整部影片颜色统一,因为,即便两本胶片出自同一厂家同一型号,批次轴号、保存条件的不同也会导致最终画面呈现效果的不同,会有偏色。如果导演在他拍摄某一场时换过胶片,那观众们就会发现,虽然有同样的背景以及同样的演员,然而影片的颜色却“chua”地一下就变了!出于这个原因,tir们会在配光灯箱上拿色片或者灰片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做叠加以及调整,在达到了目的以后记录光号等等数据,再制定好每一张的印片条件、冲洗条件,这样,用印片机翻正像时,后期人员就能根据tir的指挥调整光谱,使影片的颜色一致了。另外,一部电影的导演也肯定会有创作意图,配光师们就会根据导演要求渲染氛围。

  谢兰生的问题还是那个,没钱。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