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逼格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语落罢,堂内诸多食客,不少人都见到脸蛋红似猴屁股的士子,变了一下。

  “今日虽未尽兴,不过我们兄弟二人已是酒足饭饱,大恩不言谢,我刘张两位兄弟在此谢过诸位贵客了!”看着刚刚离去的张三已经返回,知晓满桌酒菜已经吩咐好店小二打包好送到指定地点后,刘二准备撤摊子走人了。

  大人物都爱惜羽毛,他确实不怕他们,但底层的差人就不一样了。

  一旦让这些士子报了官,被差人抓进了官府,花钱打点且不说,挨上几板子也不意外。

  这种吃亏事,他刘二不傻,肯定不会久呆于此,自投罗网。

  况且,剩下的宰相毕士安和韩国公潘伯正这俩人,他本来也没想说些什么。

  宰相毕士安,虽说不是完人吧,但刘二还真找不出类似于郭贤与曹鉴这样的私心。

  至于韩国公潘伯正,这种手里掌兵的粗人,肯定不能将其与郭贤、曹鉴这俩人相提并论。

  是以,早就打算编排完太傅曹鉴便走人呢,现如今,借着士子仁兄的报官威胁,丝毫不嫌丢脸的刘二,转了个身拱了拱手,领着张三便大步消失在众人视线当中。

  乐子没了,满堂食客,冷冷看了眼甄春良所在位置,已然吃饱准备走人的,专门从甄春良那桌旁边绕了过去,顺便道了一声“晦气”。

  没吃饱的,一个个的,在歌姬的琵琶声中,品着美酒佳肴,消化着刚刚听来的消息,看看能否从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全赖多种小报还有类似于刘二这些街溜子的功劳,发生在宜城酒楼内的“流言蜚语”,在偌大的汴京城内,决不是零零散散的个例现象。

  而这,很快便引起了满朝君臣的注意。

  往常呢,由于小报探讨的内容,多为各地战事以及大内宫闱中皇帝和后妃们的琐事,众多士大夫对此倒也不怎么关心。

  偶尔有哪位士大夫被某份小报点名批评了,听闻过后,为了彰显自身气度,也就一笑了之罢了。

  但现在呢,当下这种情况与往常可是大不相同了。

  因为刘娥母子被拒宫外的热度一直不断,愈演愈烈之下,饱受抨击的曹鉴和郭贤二人,在朝会上面当众提了此事,打着“机事不密祸先行”的大道理,要求官家彻底禁了小报。

  对此,早已听闻此事心里正爽着的赵恒,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况且战事刚平,年关已近,人心正是安定时,岂能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而扰了万民生活”为理由,并未同意曹鉴与郭贤的进言提议。

  当然了,为了照拂这俩人的脸面,同时也是为了光明正大搜查一下潜伏在汴京城内的死士,赵恒还是派出不少皇城司外出压一压舆论热度。

  而当事人刘娥母子,回到渡云轩以后,便不曾在外人面前露过面,对于外界发生的事情,还真不怎么清楚。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