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君臣夜话(1)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翻开所有的史书,里面讲的是什么事,其实用一句话便概括出来,那便是成王败寇。”

  “朕猜测,于谦你应该是知道这个答案的。只不过,这与你心中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很不沾边,所以才不想回答朕的问题,是也不是?”

  “既然这个问题你不想回答,那你给朕说说现如今我大明朝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吧。”

  相比满朝文武的歌功颂德,王迪很想听听眼前这个刚正孤高的于谦,能给出何等惊世骇人的言论。

  “陛下,自仁宣二宗起,我朝休养生息,国力渐涨,但绝对不像三杨阁老还有满朝文武大臣说得那样好。”

  “北方边境兵备废弛,达官权贵的占夺欺隐盗卖田地严重,还有私役军士的问题也是比比皆是!”

  “此次随军出征的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荣、遂安伯陈埙这些仗着祖荫掌管五府事务,顶着侯、伯、都督光环的武勋,可以说,他们是毫无任何军事素质可言,甚至连半点实战经验都没有!”

  “这些人偷懒不奉诏令习骑射,喜好赌博,忽军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陛下此战万万不可轻用他们。”

  “另,山东江浙一带倭寇问题日益严重,华南交趾黎利开始攻城掠地,西南麓川蠢蠢欲动时有民变,再加上年年有各种天灾降祸……”

  “如若陛下不好好整治一番,大明就此危矣!”

  听闻于谦这痛心疾首的一番陈述过后,联想颇为丰富的王迪,都有种大明即将灭亡的感觉。

  “于谦,照你这么说,三杨阁老有粉饰太平的嫌疑了?”

  “没错,陛下!大明立国以来的余绪还没有耗尽,如若没有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僚,即便什么也不做,光靠吃祖宗的老本也不会比现在差到哪去。”

  说完这有点大逆不道的言论后,于谦的心中都有了被责罚的心理准备。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就是,年轻皇帝竟罕见的没有动怒。

  “那么于谦在你看来,一个王朝最终又是如何覆灭的?”

  在这一点上,王迪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正因这样,他想想看看于谦的言论能否对得上自己的想法。

  “昏君无能,奸佞当道,民不聊生,国朝必亡矣!”

  就算没有注意到皇帝的脾气一反常态变得特别平和,清奇耿直的于谦,也定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撒谎,或是言语委婉一点,在他这里,是不存在的。

  不过让他又没想到的就是,皇帝竟然驳斥了他的观点。

  “不对!于谦你这答案,在朕看来顶多算是对了一半……”

  “一国之君,圣明昏庸与否,依朕所见,如果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君王所行之事,无非是延缓或是加速王朝灭亡的滚滚车轮罢了。”

  “于谦,我大明朝是如何起家的,你不会不明白吧?简单来说,是朱家太祖高皇帝带着一群无饭可吃的泥腿子推翻了蛮元嘛,是不是这个道理?”

  国家灭不灭亡,在王迪看来,和昏君还有奸佞的关系还真不算太大。

  只要底层人民有得吃有得穿,上面大人物的是是非非,在他们的生活当中,顶多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没错,太祖高皇帝起于草泽,除暴乱,戡定群雄平天下,其才不可谓不雄!当属千古圣君也!”

  太宗文皇帝,也就是永乐大帝,于谦还是能挑出点毛病敢于顶撞的。

  但是要评价起太祖高皇帝洪武大帝,于谦说不出半个不是来。

  “朕幼时顽劣,五经不精,六艺不通,不过仅从有限的几本史书当中,朕还是总结出一个道理,那便是……无论哪一朝哪一代,但凡满足了最底层人民有饭吃这样一个条件,在朕看来,恐怕是没有太多人会去竖旗造反吧。”

  “那如何满足他们吃饭的条件呢,不就是让他们有地可种吗?所以说,朕之所见,一个王朝的存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出在土地这一根本点上。”

  “于谦,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