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定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这个,你可千万别乱说。”

  李定就去找老师王安石抱怨:“我明明说的是实情,却不知道京城里边不让这样说。”

  王安石大喜过望:“那把你知道的,都告诉陛下!”

  立刻向赵顼推荐了李定。

  赵顼问他关于青苗法在南方推行的诸多问题,李定一一作了回答。

  其实李定说的也不一定就完全不对,现在都是人治,法律执行的好与坏,很多时候与地方当政者有关。

  但是要说有没有政治投机的心理,作为风头正健的参知政事的弟子,也是人之常情。

  赵顼接见了李定,听到了自己想听的声音,非常满意,对于那些说青苗法不好的意见,又听不进去了。

  王安石对台谏的威力也有些犯怵了,反对的声音简直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之前将谢景温塞进了台谏明显力度还不到位,便想把李定也给塞进去,还要帮他把控关键位置。

  王安石准备让李定知谏院。

  但是这个任命实在有些想当然了,也充分说明王安石如今已经有些飘。

  区区一个选人,没有什么政绩,也没有什么名声,更没有经过制科,怎么可能担任这么重要的位置?

  以司马光当年来说,先是在京师大理评事打转,然后被庞太师培养,后被推荐回京,当了馆阁校勘,又放了一任通判,再回京时,才担任的知谏院。

  那是人家从当馆阁校勘开始,就进入升朝序列了好不好?

  宋朝就没有外朝官直接进京当知谏院的规矩,这个从科举名次排好时就已经决定了的。

  富弼和曾公亮直接拒绝,想什么呢陛下?就算是越级提拔,这娃的资格最多只能当个监察御史里行。

  赵顼下诏,我就要我就要我就要,堂除走不通我走特旨行了吧?

  然后当班的知制诰宋敏求封还词头:“李定没有经过诠考,就想直接当升朝官,这诏书我来不了。”

  赵顼很生气,你不写我找别人写。

  苏颂值班,还是封还词头:“如果李定不经过考试,那起码也该当过普通御史后,才能升为谏院领袖吧?如此度越常格,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

  赵顼炸毛了,老子再找人!

  这回轮到李大临,李大临继续封还:“前边两位说的没毛病,我跟他们的意思一样。”

  赵顼给自己找理由:“台官有阙,不拘官职高下。”

  然而知制诰是什么人?那是提笔就能把皇帝的口述翻译成文雅华丽引经据典的诏书的人!

  赵顼说得过这几位才见鬼了!每次下诏不但被封还,还要连带被教育!

  于是事情进入了死循环。

  苏颂第一次拒绝理由是破格提拔李定违背以前的法令,而官吏的任命必须依法而行。

  第二次的理由是李定“素无声称”,不够破格提拔的标准,不能因偶有奏对称心,就破格提拔。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