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产量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的,手脚倒是都齐全,就是脸上挨过一箭,将左右脸射了个对穿,胡须遮掩下像俩酒窝,反倒让人变得有些喜庆。

  就是说话从此有些大舌头。

  老李说道:“那我给小郎君推荐玉黍米,扁罐少爷说万里海外那些人亩产两百斤,我看那是他们压根不会种!”

  说完美滋滋地对苏油问道:“学士,那就招呼儿郎们开工?”

  苏油笑道:“那就开工吧,赶紧上人手,将这片地都收了,其它几样呢?”

  老李便招呼手下收割,然后说道:“在那边呢,我带学士过去看看?”

  苏油说道:“马铃薯、甘薯、木薯,都看看。”

  马铃薯地和甘薯地上是一条条低矮的土垄,土垄上藤子已经开始枯萎的就是马铃薯,藤子尚在青绿的是红薯。

  老李扛来几把锄头:“这玩意儿也喜人,就是国公爷有交代不敢胡乱弄。”

  打发走老李,苏油给赵煦和扁罐都分了一把锄头:“咱们随机刨几棵,估计下产量。”

  这个种植方法来自后世,最搞笑的是直到后世九十年代以后才推广到川中。

  苏油当年在地头和老人们聊天的时候,老人们说以前川中种植薯类都是种在平地上,起垄的种法在福建沿海早有采用但是他们都不知道。

  起垄种植好处很多,平日里沟里可以走水,不怕淤积,收获的时候推平土垄就能得到块根和块茎,不用挖坑,收获比平地种多不说,也轻松很多。

  一棵马铃薯很快被赵煦起了出来,一共刨出来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疙瘩,苏油将之收集到篮子里掂量了一下,也有两斤多了。

  不过大的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小土豆。

  三人随机挑了十棵,每棵有多有少,加起来也有二十多斤。

  然后赵煦翻出本本来用铅笔一算:“司徒!这亩产能达到七百斤!七百斤!”

  后世土豆亩产动辄两三千斤,精耕细作的试验田,万斤都有过,七百斤产量苏油也不是很吃惊。

  呵呵笑道:“庄子上都是改造的上田,猪粪肥也足,又是专家精耕细作,不是普通农家能比。”

  “换到次等的田地上粗作,产量能有四百斤就不错了。”

  “那也了不得啊!”赵煦转头对扁罐说道:“扁罐哥,我要给你报功!”

  扁罐左右看了看,没人,才尴尬地说道:“陛下,其实你该叫我苏殿直,或者苏都卫,要是被朝臣听到陛下如此称呼我,会劾我大不敬之罪的。”

  “哦。”赵煦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是皇帝了,也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今天是在庄子上嘛!”

  苏油笑道:“发现作物的功劳,在扁罐上次回到杭州时,就已经功过相抵,岂可再赏?”

  “如今要说有功,那就该归于研究出这些作物的栽种之法,以及今后的推广之人。”

  “而这个人不是扁罐,也不该是扁罐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