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惊风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急。

  马车从西门直接进入宫掖,当值的黄门见到梁惟简露出脸,连问都不敢问,直接放人。

  石薇下车,宦官冯宗道过来接着:“国夫人,都管,陛下就在里边,快请随下官入见。”

  赵顼的子息当中,如今只有一个赵佣,一个赵佖,还有一个一岁多的赵佶,其余尽皆早殇。

  赵佶降生之前,赵顼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梦见李后主来谒,第二天便得到消息,陈氏给他生了个儿子。

  这些都是宫闱里的闲话,石薇因为身带技能,算是命妇里出入宫禁比较多的,因此偶尔也能听到一些。

  仪国公赵佖是赵顼的九子,赵佣的弟弟,赵佶的哥哥,今年刚三岁。

  宫内愁云惨雾,赵顼坐在椅子上脸色铁青,武贤妃悲痛欲绝,几个医官在一边战战兢兢。

  见到石薇进来,武贤妃首先站起来:“国夫人,救救我的佖儿吧……”

  赵顼皱了皱眉头:“死生都是天定,贤妃不必如此。”

  说完对石薇说道:“劳动国夫人入宫问诊,于国礼不合,我自会去信与明润解释。贤伉俪当体谅太后忧急皇孙的心情,不要怪我皇家无礼。”

  石薇拎着问诊包,对赵顼和武贤妃施了礼:“陛下言重了,还是先看仪国公的病情吧。”

  赵顼点点头:“那就有劳国夫人了。”

  小赵佖已经晕厥,众医官早已束手无策,石薇给赵佖烤了体温,发现又开始发烧,对钱乙问道:“这是第几次了?”

  钱乙说道:“第四次。”

  石薇问道:“之前用过什么药?都取来我看看。”

  钱乙赶紧将药方递上。

  古代医家称小儿科做哑科,因幼小儿童还不能语言,即使能语言的儿童,亦往往词不达意,因而“问”这一条,基本就废了。

  钱乙是哑科圣手,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逐步摸索总结出一整套的儿科诊治方法,认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因此“易虚易产,易寒易热”。

  在诊断上,增加了“面上证”与“目内证”两种特殊的观察方法,以小儿的脸部表现和眼睛表现,作为判断病症的依据。

  比如面部可以“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从这几部分的颜色变化上判断孩子的病症。

  而观察眼内,则有“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

  在处方用药方面,力戒妄攻、误下与峻补,主张以“柔润”为原则。

  这套体系颇有效验,在京中已然推广。

  但是凡事有急也有权,对于急惊风这样来势凶猛的危重急症,就需要区别对待。

  之前的医官明显怕担风险,用药过于缓慢,导致病情拖延,最后等到钱乙接手时,已然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