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9章 防狗仔的日常_文娱救世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诚和权顺虞聊了十几分钟,车子都快开到售楼部时,才挂电话。

  他俩说夷语的语太快,潘洁颖又得专心开车,所以啥都没听懂。等表弟挂了电话才问:“又是生意上的事儿?和小雅没关系么?”

  “没关系。权哥就是想让我借壳帮他投个项目,给某个当官的凑政绩。我是无所谓,反正将来也不一定用得到。”

  “具体说说呗。”潘洁颖说着,打了一下右转灯,把车往慢车道上变。

  顾诚简明扼要的说:“去年我不是假借考察的名义去开城经合开区转了圈么。今年那事儿到实施阶段了,第一批东夷企业开始入驻开区。北夷整这事儿是为了劳务输出换取外汇,所以只允许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主要是纺织类和电子类。”

  到这里为止,潘洁颖完全都听得懂。

  北夷人在“经济特区”上的做法,跟8o年代初华夏东南沿海差不多:一开始先搞技术含量低、廉价劳动力用量高的纺织服装、箱包鞋帽,比如江南皮革厂这种。过个几年有资本规模基础了,再上电子产业,升级到富士康那类血汗工厂。

  不过,顾诚口中提到的事件后续展,明显和这套剧本出现了偏离:

  “一开始北夷人也没设啥额外投资门槛,但今年年初北夷领导人突然加了一条,说不许东夷大型财阀投资的企业入驻开区,只接受中小企业投资。

  这应该是出于弹压北夷国内对‘修正注意’政治风向怀疑的考虑,结果却整出幺蛾子来了――在东夷,纺织企业有很多,哪怕不许大财阀入驻,也找得到足够多的民间中小投资者。但是电子消费产品就只有三星和lg两家巨头垄断,压根没啥小公司生存的土壤。其他非民用品的高精尖电子企业倒是不少,但东夷人怕技术泄密又不愿意放,然后这事儿就僵住了。”

  历史上,开城经合开区的事儿,还真就被拖了。

  东夷纺织类企业o1年入驻、o3年便正式投产。而电子企业刚开始谈好也是同期进入,结果却多拖了两年,o3年才入驻、o5年投产。

  这个挫折,对于当初推动南北关系正常化和经合开区的南方外交官员,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潘洁颖听了顾诚的解释,恍然大悟:“所以权顺虞就看上你刚投的台电?想让你去开城设个厂?但台电是内资企业啊。”

  顾诚斟酌着解释:“他想到我,当然不是没道理的。先,北夷目前对华友好,在允许合资的外资成分当中,华资算是抵触最少的。其次,也是最关键的,我去年假借商务签去考察过,留下过投资准入记录,所以只要我肯和权哥合股,他是可以借壳入驻的。”

  最后还有一点关窍,顾诚没有说出来:上个月他投资台电时的目的,无非是想做成一个研型企业,给苹果公司未来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