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九章 陈廷敬_鹿鼎记:帝业从神龙岛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廷敬自然想做官,还想搞乱大夏朝廷,引起内斗。

  毕竟这个朝廷成立不久,在康熙看来,这和草台班子差不多。

  虽然你军事很强,但你朝中你有琉球人、台湾人、高丽人和中原人,而且大部分官员都是投降过去的,稍微点点火,扇扇风,引起内耗,对大清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韦宇龙现在倒是没想这么多,只觉得陈廷敬投奔大夏,肯定是在康熙那边受了委屈,要换个老板而已。

  既然对方是个人才,那就留下来,韦宇龙入住中原后,还没举行过一次科举,人才还是十分缺乏的。

  不过留下他,那也要让对方佩服才行,人家问题已经出了,自己还是回答的。

  韦宇龙想了想,便道:“此乃官员玩忽职守,有愧百姓,朕会派御史去查,如果事情属实,绝不姑息。”

  陈廷敬依然一副淡然的模样,微笑道:“查了之后呢?”

  “先生什么意思?”

  “天下像这样的事情何其多,陛下能查一件,难道能查万件?”

  韦宇龙不明白他的意思,只好道:“只要让朕知道,有一件查一件。”

  陈廷敬眼睛挑了挑,问道:“陛下有爱民之心,可这不是长久的办法。难道像明太祖那样,对贪官剥皮萱草,挂在衙门口?”

  韦宇龙听出他话中有话,“哦”了一声,忙问道:“先生有何良策?”

  这就是陈廷敬要的效果,对于这种伺候了两代皇帝的成年狐狸,他淡淡一笑,说到:“如今夏国御史有两千多人,每个省就有近两百人,这个数量比明朝御史的总合还多出一倍,足见陛下对吏治和民生的重视。可这些御史大人们天天呆在衙门,百姓想要什么,有什么冤屈,他们知道?”

  韦宇龙沉默了,正在批阅奏折的潘竹云也沉默了。

  上次在扬州的事情,就是御史不给力所致。不得不说,陈廷敬的话,说到了点子上。

  百姓要是有冤屈,有时候高高在上的官员,天天呆在衙门,怎么可能知道?而且说不定还是坏人的保护伞。

  韦宇龙想了想,试探了问了一个不太现实的问题:“先生的意思,是让御史们走出去?”

  “陛下英明!”

  陈廷敬起身拱了拱手,表示的很尊敬,其实心里暗爽:“天下那么大,真那样的话,批阅奏折累不死你!”

  爽完,他继续慢悠悠地道:“可以让分管州府和各县城的御史每个月有十天去县城听取百姓的事情,帮他们解决问题,了解百姓对官员的看法。这样陛下可以了解天下百姓的情况,百姓监督官员的作业也能发挥到最好,还可以依次考核各地御史的政绩。”

  韦宇龙皱起眉头:“办法是好,只是……”

  他想说的是“那样我就成了批阅奏折的机器了,还怎么陪老婆,怎么练功?怎么关注军事?”

  而且奏折的数量大增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