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8章 八国公_刘宋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8章八国公

  吴国公的位置,只是个开始。

  刘穆之的功劳确实大,但没有硬撑到刘宋建国是硬伤。

  刘穆之追封了,那徐羡之、傅亮要不要加封?

  徐羡之、傅亮加封了,那那些军方的大佬要不要加封?

  这个口子一开,几乎是帝国顶级勋贵的盛宴。

  事实上,朝会一结束,礼部确实已经开始着手为册封几名功勋能达到“国公”之位的大臣。

  徐羡之,作为刘穆之的继承者,为刘宋政权的建立和国度都立下汗马功劳。即便他已经不在中枢,还在南方养老,这目前刘宋活着的第一大功臣还是他。

  傅亮,性质和徐羡之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徐羡之已经彻底退居幕后,傅亮却还在朝堂上当背景板。

  谢晦,虽然年轻,但功勋可是自己实打实干出来的,没有借用陈郡谢氏的光辉就达到如此成就,怎么也得有他一个。

  王镇恶,不用说了,他要是不封为国公,那整个军方都要裂开。

  朱龄石,有着攻灭谯蜀,保全关中的战功,给一个国公之位丝毫不过分。

  沈田子,功劳甚伟,虽然犯过一些错误,但光凭其攻破统万,彻底覆灭胡夏这一功绩,给个国公也是实至名归。

  但还有一些人却十分有争议,不光是礼部大臣拿不准,就连王修、王买德这些人都拿不准,最终还是写了个名单交给刘义真。

  其中最难抉择的一个是王弘,一个是檀道济。

  王弘虽然是琅琊王氏的话事人,在刘宋政权的稳固中,刘裕、刘义真都曾借用过他手中的政治力量,他本人也曾担任过刘宋的丞相,但是……

  成也琅琊王氏,败也琅琊王氏。

  这身份放在这,深知此次册封国公风波之凶险的官员实在不敢轻易给王弘下定论。

  另一位檀道济……

  资质老,但军功方面始终差那么一点点。

  若此次拿下统万城的是他,一个国公之位绝对没跑了,但现在……

  和檀道济相似的还有王仲德。

  同样是年龄资历都很猛,但却没有那种一拿出来就让人心服口服的战绩。

  这些个难题都被一股脑推到刘义真面前,王修一副“你天子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那你自己去解决”的架势,看得刘义真是欲哭无泪。

  “徐羡之、傅亮、谢晦、王镇恶、朱龄石、沈田子,这六人的国公之位是稳的。”

  “王弘和檀道济……”

  其实论功勋,这两位还是能添进去的。

  但封国公也好,授爵位也罢,一切都要看看其背后的影响的。

  封了王弘,再加上琅琊王氏的资源,在未来会造成多大的风波谁也不知道。

  和王弘不同,谢家现在的力量其实很分散。

  谢玄一脉的正统是谢灵运而非谢晦。

  同时谢晦也不算是谢安的嫡系,这种几座山头的出现让刘义真对陈郡谢氏很放心。

  但琅琊王氏可不同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