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3章 夹击赫连定_刘宋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3章夹击赫连定

  羊皮筏子?

  谢晦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但他很快意识到刘义真在说什么。

  “陛下的意思是……革船?”

  《后汉书》记载,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

  这个知识点对于刘宋时期的读书人来说其实很是晦涩,若不是博览群书之人肯定不会知道这点的。

  因为羊皮筏子,也就是“革船”,其实是在后世才在大河上游流行起来的。

  因为在唐、宋以前,大河上游的水势平稳、航运极为发达,有船坐谁疯了去坐羊皮筏子?

  所以,刘义真看谢晦居然知道“羊皮筏子”的存在也是眼睛一亮,练练点头应允。

  “如今汉水水势凶猛,承舰艋很难过河,倒不如用羊皮筏子将士卒运过去,和定军山的守军相约共同夹击对岸的胡夏军队!”

  谢晦有些为难道:“陛下,这革船……靠谱吗?”

  对于谢晦来说,这种东西终归只是存在于典籍之上。

  但对刘义真来说,他是真的见过羊皮筏子的好用。

  明清时候,从兰州放下羊皮筏子,十几天就能完完整整的飘到包头去。

  到了后来,更是有神人从广元放下羊皮筏子,在异常凶险的蜀地水道中把成吨的汽油运到山城重庆去。

  连后世那种汹涌的水路都能征服,渡过一个小小的汉水自然是不在话下。

  “放心!听朕的!”

  “羊皮筏子不但能过激流,更重要的是极其隐蔽。若是天暗时行军,对岸的敌军很难发现!”

  敲定主意,刘义真便回到略县,去教士卒制作羊皮筏子。

  相比于床弩那种稍微有些技术含量的东西,羊皮筏子的制作那更是没有半点难度。

  最大的羊皮筏子能用六百多只羊皮袋扎成,长二十多米,宽七米,载重可达二十到三十吨。

  刘义真自然没想着造那么大,在几次实验后还是决定了用二十只羊皮扎成羊皮筏子为最佳。

  一艘艘羊皮筏子被制作好后,刘义真又找来些熟悉水性的士卒学着驾驭这些船只。

  羊皮筏子这东西,最难的不是制作,而是掌舵者。

  因为其的存在就是为了在险恶的水道中渡河,所以自然不存在“桨”这种在平稳水系中帮助掌舵者掌握方向和速度的工具。

  后世的艄公都是爬在羊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靠着水浪把羊皮筏子“浪”到对岸。

  这可是个技术活,一个不小心就是带着整船人去河里喂鱼,因此在训练了很多次后刘义真才得到不过二十名合格的艄公。

  等训练好这些艄公,已是过去五天。

  “也快到时间了!”

  几天前,刘义真就派了斥候从汉水下游绕道去定军山联络裴方明、朱修之,轻装简行下,这些斥候也是抵达了定军山。

  定军山上宋军士卒的状况确实不太好。

  因为缺粮,又不知道北岸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