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4章 平衡(加更16 17)_刘宋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4章平衡(加更1617)

  刘裕将改革官制的任务交给刘义真,当然不是让刘义真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瞎搞,而是要和一众官吏商议。

  徐羡之、王弘、谢晦、傅亮,这些人一个都跑不掉。

  刘义真回到自家府中先是起草了一份文书,就来到建康宫第二层内的中央官署处召集大家一起议事。

  这种召集中枢要员议事的场面在前几年并不少见。

  但是当时召集众人的是刘穆之。

  现在则是刘义真。

  众人齐聚中书省,刘义真当仁不让的坐在最中央,左手边坐着徐羡之和谢晦,右手边坐着王弘与傅亮。

  此时,这五人就是维持刘宋朝堂的支柱。

  “诸位应该知道我召集大家是何事,场面话就不说了。”

  在座的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刘义真不信他们没有提前了解此次会议的内容。

  刘义真率先取出草拟的文书传递给众人。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晋之宰相,名尤不正。”

  从曹操以来,丞相这个职务就被玩坏了,基本是反贼标配。

  现在刘义真改革官职的第一要务就是分散相权。

  “不如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相权不出意外会一分为三。

  甚至一分为四,为五,为六。

  尚书省可以不设尚书令,而是尚书左右仆射。

  中书令上面还有一个中书监。

  侍中也可以不止一位……

  其实三省六部制这制度对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一点好处都没有。

  之前只有一个宰相,现在却是三个、五个、六个,用屁股想都知道中枢未来的扯皮事件不会少。

  但它除了能减轻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平衡。

  这点玩的最漂亮的就是后世的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协调下,关陇集团、江南世家、汉人、胡人居然能和谐的共处一室,奠定盛唐之基。

  现在刘宋的要应对的局面其实要比李唐的局面好一点,至少不用头疼胡人的安置,而且没有势力恐怖的关陇集团。

  只要把这碗水端平,矛盾就会暂时缓和,给刘裕充足的时间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当然,三省六部制不是没有弊端。

  过度的平衡,中枢权力的割裂会让中央的效率变的低下。

  所以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整合起这些力量。

  历史上能做到这点的只有李世民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

  到了武则天和李隆基时期,他们都是全力扶持中书省,还搞出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等官职,相当于重新捧出一个宰相来,再也没有三省六部制初设时的精妙。

  这固然是有三省六部制不再适合唐朝后面国情的原因,但也说明了维持这股平衡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现在刘义真为了刘裕,他必须要冒险一试。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