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五章 职业教育(三)_大唐政治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量未来肯定会暴增,那这个时候趁着还没有暴增的时候培训一大批工匠。让那些工匠脱离农田,可以靠着手艺谋生,这样也就可以让整个粮食经济软着陆,不怕到时候事到临头逼着“硬着陆”了。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陈飞问道。

  而宁书雨马上说:“我明白了。陈郎中的意思是因为粮食增产了,不需要那么多农夫。如果农夫太多那负责生产粮食的人也都越来越多,那最后谷贱伤农。百姓增产却不增收。”

  “你明白了就好!”陈飞回到道。

  宁书雨马上接着问:“那不能够建议朝廷设立常平仓吗?”。

  所谓常平仓,其实也就是官府在粮食丰收的时候,设立的粮仓,用来在粮食丰收时候以合理价格来收购粮食,避免谷贱伤农。而在粮食减产或者是的灾难,把这些粮食放出来平抑物价。这个是古代用于调节粮价的市场手段,这个也是古代官员的执政智慧之一。

  “宁书雨啊!你还真不适合从政!”陈飞小声说了一句。

  而宁书雨感觉一阵惊讶,陈飞怎么这么说。

  “宁书雨,常平仓那是对于生产力没有提升,一切靠天吃饭的情况下才建立的。而我弄来了大量的粮食增产的手段,那可是从根本上提升。这样等于是把粮食永远的提升上来,很少受到灾荒影响了。以后灾荒影响粮食越来越少,常平仓的设立也就是越来越没有必要。当然,常平仓还是需要建立的,可是却并不会像是以前那么有用了。”陈飞说道。

  陈飞知道常平仓,因为唐朝其实也有。可是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粮食产量可是一个根本性的提升,并不是过去那种风调雨顺也就能够说明的。以后的生产手段受到灾荒的影响越来越小,哪怕是旱涝灾害也都并不一定能够影响粮食产量了。就好像是二十一世纪,虽然也有天灾减产的因素,可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了。因为后世的水利,还有农耕技术的进步,让他们不再害怕天灾。这样不管是灾难还是丰年,粮食产量都很高。

  如果这个时候设立常平仓,那政府要花费多少财力才能够平衡粮食物价?到时候,官府多少钱都不够来收购这些粮食的。那个还是官府花费了一大堆钱都不够拉升粮价,而且还要承担高额的保管成本。可是百姓的生产手段也都进步了,天灾减产的可能性越来越低,那需要常平仓放出粮食来平抑物价的可能性越来越低,那官府收购了那么多粮食,全部都是浪费等着发霉。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百姓不再害怕天灾,那常平仓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了。与其指望官府的常平仓,还不如尽快的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这样加重工业人口比例,降低农业人口比例,这样才是根本。常平仓只能治标,不能够治本。而且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多少常平仓都无法拉升粮价了。市场价格政府的力量其实是很难长期调节的,市场自有他的道理,官府硬要干涉是是违背市场规律,必然会反弹。政府只能够在短时间内影响价格,可是却并不能够一直影响,一切都是市场规律说的算,这点陈飞在后世也都是深刻了解。(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职业教育(三:

  。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