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3章 诸葛亮的心上人_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毫无准备呢?

  这几张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手稿。

  一定不是那么简单的。

  诸葛瑾猜的没有错。

  这几张手稿就是后来诸葛亮所写的《诫子书》的初稿。

  里面立意宏大。

  为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若真正读懂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

  将来必定能做一个坦荡君子。

  只可惜。

  诸葛恪却没能领会叔父的良苦用心。

  表面上恭恭敬敬的收下了手稿。

  实际上拿回去之后却一个字也没有看。

  这就导致诸葛家二代的命运截然不同。

  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相继成为了留名青史的忠义重臣。

  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却走上了权臣的道路。

  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惨死结局。

  诸葛恪退去之后。

  诸葛瑾把话题拉回到了正轨上:

  “孔明饱读群书,你一定知道伯夷、叔齐的故事吧?”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

  相传孤竹君生前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

  等到孤竹君死后。

  叔齐让位给兄长伯夷。

  认为兄弟伦理乃是天道。

  自然应该由兄长即位。

  可是伯夷坚辞不受。

  最后叔齐不愿打乱长子继承父业的规则。

  也没有继位。

  两人手拉着手离开了故国。

  潇洒的周游列国去了。

  最后哥俩因为种种原因被困于首阳山下。

  活活饿死在了那里。

  至死。

  兄弟俩依然是手牵着手。

  死在了一起。

  这哥俩相亲相爱的故事成为了兄弟之情的典范。

  为后人倍加称赞。

  听到诸葛瑾的话头。

  诸葛亮立刻就知道了大哥的想法。

  他这是要拉拢自己投效到孙权的麾下啊!

  诸葛亮心中有数。

  使出一招先声夺人。

  拉着诸葛瑾的手感慨的道:

  “伯夷、叔齐兄弟情深,至死不负兄弟之情。

  可谈我们兄弟如今却各为其主,不能朝夕相处,不如大哥便辞去江东的官职,随我一同面见靠山王,由靠山玩保举大哥入朝为官吧?”

  “这样的话我们兄弟就再也不会分开了,将来我成家立业之时,兄长也能亲眼所见了。”

  诸葛瑾被说的一愣。

  他是奉了孙权的密令要游说诸葛亮的。

  这才刚开了个头。

  怎么就被诸葛亮反将一军了呢?

  诸葛瑾摇着头叹息道:

  “孔明有所不知,吴侯对我恩重如山,我怎能舍弃吴侯而去?”

  诸葛亮点着头说道:

  “大哥的苦衷我能感受的到,吴侯对待大哥,就像是靠山王对待小弟一样,万死不能回报一二啊。”

  他的言下之意已经十分明了了。

  让他背弃杨锋投效的孙权麾下。

  就像是诸葛瑾背弃孙权投效杨锋一样。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诸葛瑾当然听出了诸葛亮话中的深意。

  只好含笑岔开了话题:

  “既然如此,为兄也就不强求了,只是等你大婚之时,恐怕为兄就没办法陪在你身边了。”

  说到这里。

  诸葛亮忽然有些羞涩起来。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来遮掩自己的羞涩之情。

  看到他这幅模样。

  做大哥的哪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诸葛亮大笑着拉住了诸葛亮的手:

  “你小子这是有心上人了?

  是谁家的姑娘?

  你赶紧给我从实招来!”

  虽然不能归属到同一阵营。

  可兄弟之间的情感是不会变的。

  诸葛瑾是真心为诸葛亮感到高兴!

  恨不得他明天就成亲呢!

  在兄长的逼问下。

  诸葛亮只好吐露了心声:

  “是龙门学府中的一位望族之女,他的父亲便是荆州四大家族之一黄家的承彦公。”

  诸葛瑾打开大脑引擎搜索了一圈。

  脑海中跳出来一个蒙着面纱的古典少女形象。

  “原来是黄家的月英姑娘!孔明你小子眼力不差啊!看来大哥得提前为你准备一份大大的贺礼了!”

  下一刻。

  书房中传来兄弟俩畅快的大笑声。

  什么家国大事、皇图霸业。

  在这一刻统统变成了非主流!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