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_大明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火,绝对是死路一条。下潜了,就等于宣告退出,只求保命了。就算不是深潜,只下潜到潜望镜深度,那么也只能打一下就跑。因为只要待在水面以下,潜艇就连最慢的货船也追不上。况且只要一颗鱼雷炸响,就等于向全船队的护航舰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那么这个时候,即使再勇敢的艇长,也不能不下令深潜了。至少得下潜到几十米,不行还得潜到上百米。一旦深潜,不但连潜望镜也不能用了,而且不是说浮上来就能浮上来的。您也知道,潜艇内储存的压缩空气是有限的。这样上下折腾几次,一旦压缩空气耗尽,可就再也浮不上来了。想补充压缩空气就得出水。出水是出水,人家护航舰可正扬着大炮,等你出水呢。

  “整个船队会趁着潜艇下潜之际,加、转向,用度优势和潜艇脱离接触,同时驱逐舰在潜艇上头不断地扔深水炸弹。能炸毁潜艇最好,炸不毁也能逼迫潜艇尽可能久地呆在水下,给船队尽量多的时间转移。几个小时后、或者十几个小时后,当潜艇带着半条残命、惊魂未定地浮上水面时,海面已经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一切不得不从头再来。

  “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几乎搭上自己的性命,换来的是什么呢?最多击沉一两艘货船。有的时候甚至一艘也没击沉,只是击伤一艘半艘的。而且放过了这支船队,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又是什么也碰不到了。这种潜艇战模式,和初期的那种追猎单艘货船的模式相比,显然辛苦得多,危险得多,而且事倍功半得多。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最后就是这么失败的。……当然,还有个声波探测器。不过那玩意儿并不好用,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协约国采用了船队护航体制,而德国潜艇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都没能适应这一新模式。”

  ……

  向小强一大段说完,孙廷玉颇为意外,没想到向小强一个情报官出身的,还是6军军官,对潜艇战的道道还真了解的不少。这别说是6军军官,就算是海军军官,一般只要不是干潜艇这块的,也就是个一知半解。现在听向小强这口吻,简直就像个参加过欧洲大战的老艇长一样。

  孙廷玉又瞥了一眼旁边的秋湫,也释然了:也是,人家夫人就是潜艇艇长,还是有实战经验的。向大人在家想必没少补课。

  不管怎么说,他收起了对向小强的小觑。他知道向小强是着实下过一番功夫的,不是心血来潮,一拍脑门就来的。

  孙廷玉沉吟半晌,缓缓说道:

  “向大人,老朽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我们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日本没有采用船队护航体制,就认为它永远不会采用了。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把准备做到日本的前边,当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