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集 皇家记者会_大明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有幸同当时还是永安公主的陛下合过影……”

  很多人都扭头看他,廖大人也微笑着微微颔。

  “……当时永安公主殿下曾准备应国王和王后陛下之邀,参加‘玛丽女王号’邮轮的开工典礼,但前一天因为身体不适推辞掉了……请问廖大人,陛下今天玉体染恙,可能和三年前的那次‘不适’有什么联系吗?”

  众记者都一片窃窃私语,还不知道陛下当年在英国就玩过这么一出,有些人已经在猜测是不是有什么病史。

  廖大人笑道:

  “这个,大家多虑了……我之前专门询问过陛下的席御医。这位御医从陛下幼年时候就一直负责陛下的健康事宜。据他所知,陛下从没得过什么长期的、或是慢性的疾病。所以说,陛下三年前的那次玉体染恙,和今天这次没有什么联系。……好,中间这位,请吧。”

  一个高瘦的男人站起来,双眼炯炯放光,咧嘴一笑,露出白亮的牙齿。他声音很亮地说道:

  “廖大人,本人姓图门,是《大清日报》的记者……”

  大殿里“轰”的一下开锅了,所有人都转身盯着这个瘦高个,猜测他是恶作剧还是怎么的。

  几乎在同时,四周镁光灯“嘭嘭啪啪”地闪起来,大殿内顿时一片烟雾弥漫。

  喧闹中,廖大人没说话,最初的惊诧过去后,他仔细地盯着下边这个人,打量着他,想从他脸上看出这句话什么意思,真的还是假的。

  图门也毫不回避,咧着嘴笑着,很挑衅地盯着廖大人的目光。

  大殿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猜测、询问,只有他们两人目不转睛,安静地盯着对方。

  ……

  《大清日报》,满清的官方报纸。也是整个大清帝国现在的唯一一份报纸。

  一个三亿多人的大帝国,到现在2o世纪3o年代,只有一个电台,一份报纸。

  这份报纸空洞、虚假,完全就是满清朝廷的宣传工具,靠强制订阅保证行量。在人均收入只有南明六分之一的北清,这份报纸的价钱却是南明同等报纸的4倍。

  一户全家大字不识的农民,要被迫拿出几分之一的收入,订阅好几份《大清日报》。家里有几口人,就要订几份。不订就要到家里来捆人。

  就是这样的一份报纸。它在国际上的名声,比《真理报》还差。

  ……

  在一大堆中外记者面前,在全世界的镜头面前,大明皇室的言人该怎么说?

  要是让禁卫军当场拿下,或者驱逐出去,就可以继续表明对清的强硬态度。但《大清日报》也是报纸,它的记者也是记者,不允许他提问或讲话就抓人赶人,这又和大明一贯的新闻自由形象相矛盾。

  要是和其他记者一样,请他问,这就等于是给了“大清”的报纸和其他国家同样的地位。这让三百年来一直不承认“清朝”的大明帝国、大明皇室如何自处?

  边上一名协从官员悄悄跑出去了。片刻后,几个穿黑衣戴礼帽的人在大殿门口探头探脑了。

  记者群又是一阵喧哗,“嘭嘭”的镁光灯又冲那几个黑衣人闪起来,他们连忙退到外面去了。

  《大清日报》的记者轻蔑地瞥一眼门口,又是咧嘴一笑,很挑衅地和廖大人对视着,存心要等对方先开口。

  ……

  廖大人喝了口水,拉下脸来道:

  “图门先生,鉴于你是伪清人员,而这里是大明帝国的皇宫,所以,本官会让人把你请出去,然后礼送处境。但这也是记者招待会,你是记者。我们大明一贯有尊重新闻自由的传统。所以在把你请出去之前,我允许你提出你的问题。好了,讲吧。”

  他放下水杯,面孔严厉地盯着他,脑中剧烈地思索他可能提什么问题。

  “廖大人,”图门提高调门,劈头问道,“我有充足的理由怀疑你们伪明皇室在欺骗大家。伪明女皇朱佑榕根本没生病!”

  ……

  一语既出,全殿哗然。已经有几个外国报纸的记者悄声吩咐跟班,让他们赶快去电报局占窗口了。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