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集 瀛台的囚犯_大明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是一点。南明来了就没法捞了。

  《大清日报》像往常一样塞到了每一家的报箱里。大街上的宣传车也缓缓开动着,大喇叭里播放着皇帝陛下的“爱民德政”。除了内容本身,还有若干封在北京的“外国友人”的来信,都是热情洋溢地盛赞皇帝陛下的这一伟大的爱民举措。他们“羡慕地”说,即使是在欧美,这种戒严中还能允许百姓上街的情况,也是十分罕见的。“外国友人”们劝告大清的百姓,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幸福而平静地生活。因为要不是皇帝陛下,大家怎么可能有机会上街买菜。而他们亲眼所见,南明的百姓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活活饿死……是大清广武皇帝陛下救了全城的百姓……

  北京城的百姓们本来都不太鸟这份《大清日报》的。经常是好几天才打开报箱,取出一大摞报纸,然后往那儿一扔,该糊窗户糊窗户,该擦屁股擦屁股,反正一般没有病的都不会去看。送报纸的差人也不管,反正只要交钱了就行。但是今天,满大街的大喇叭广播不停传进窗户,好像说的还是报纸上的事。这一下,报箱里积攒多天的报纸,都被人们取出来翻看了。

  被关在家里十几天、就要断粮的北京老百姓们,这一下仿佛是久旱逢甘霖,全城顿时一片欢腾。很多老年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直接在家中对着皇宫的方向跪下,颤巍巍地叩头,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还有很多人从窗口向外喊着“皇上万岁”。

  当然,那些老年人大部分是真情实感。而趴在窗口向外喊“万岁”的,有多少是被安排好、喊给街上的外国人看的,就不得而知了。

  12日中午,大街小巷上出现了第一批被准许上街采购的市民。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打着整齐的横幅,喊着整齐的口号。横幅上写着:

  “恩同再造”、“吃水不忘挖井人”、“叩谢吾皇,叩谢朝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买菜”、“国有广武,生活不苦”、“吃上荤腥,全靠大清”……

  大街上,零星的外国人和外国记者站在路边,用复杂的眼神望着这种队伍。外国记者的拍照收到了严格的管制,别的不能拍,只能拍这种打着感谢横幅的队伍。如果拍了不该拍的,则旁边一定会冲出来“流氓”,抢掉他们的照相机。

  ……

  各路市民渐渐的都行进到了四个大菜场内。菜场内一共有十种商品:葱、姜、蒜、大白菜、白面、玉米面、高粱面、盐、豆油、蜂窝煤。其他的一样没有。而且价格也是由官府定的:玉米面两角一斤,白面七角五分一斤,大白菜一元一斤,盐两元一斤,豆油四块五一斤。

  当然,这里说的几元几角都是指清洋,是银元。“一元”就是那种七钱四分的一枚银元。“一角钱”就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