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集 冷酷的平衡_大明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徐老头装模作样地说两句,虽然不爽,也没办法。谁让人家齐司令几句话就站在制高点上了呢?

  “为大明、为圣上去偷鸡摸狗”,掷地有声,经典的一塌糊涂,让人想反驳都没处下口。

  但是大家也听出来了,徐大臣还是那句话,先是“办不办”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办”的问题。

  这也是会议开始时就定下的调子。

  向小强一直都听得很郁闷,为什么以徐元贞为的几个文臣就像戴了脸谱一样,铁了心要反对武力营救。说这老头像秦桧吧,有点过分,毕竟对人家还不了解。要说他不像吧,可他分明就像拿了清朝好处一样,阴一句阳一句,一定要将反对进行到底。

  不过沈荣轩身为东厂厂督,会议的主持者,本应立场中立的,但明显能看出来,他也倾向于武力营救。这向小强也看不懂了。

  军事将领主张武力营救还好理解,但东厂跟这件事本没有关系,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

  包括两个侯爷,看得出来也是倾向营救的,他们皇亲国戚,明明地位最高,还是“皇室代表”,但却很低调,不像文臣武将那样,该说就说,该骂就骂,该打就打(天哪,这都是什么风气啊)。

  还有那个什么“陛下私人顾问”,也应该是代表皇上来听的,却从开始就坐在那里,蔫蔫的,一句话也不说。

  向小强混社会的时间还不长,对此时的明朝又缺乏了解,今晚这场会好像蒙着一层迷雾,有太多的地方看不懂。

  会议一直开到快十点,双方几个大佬越吵越凶,剩下陪坐的却不乏哈欠连天者。江美庐这种级别的也轮不上说话,她前半段还在眼睛滴溜溜地观战,到了后半段打了几个哈欠,托着额头,笔尖在本子上轻轻点着,表情呆滞,不知在何方神游。其他不少人也大抵如此。

  外交大臣和宣传大臣口径一致,极力主张武力营救既不可取,又不可行。两个御史一个劲的帮着敲边鼓,军方这边还有一个杨次长作内援。东厂想救人不好明确表态,将领们只能在军事技术问题上占占上风,两个大臣却是铺开了说,什么政治、军事、经济、外交,都扯上了。军方将领根本说不过他们。

  ……

  大体意思是:

  第一,从政治上讲,武力营救是极不妥的,极容易引和清朝的大规模冲突。

  现在明清两方处在一种类似“冷战”的状态上,双方既敌对,又保持着一种维持现状的默契。虽然经常是你击落我一架侦察机、我打沉你一艘巡逻艇,但总限制在“冲突”级别,谁也不把事情搞大。6军因为有一道长江隔着,也冲突不起来。

  6上是清军强,海上是明军强。清6军虽然质量和装备上比明军略逊一筹,但由于兵力巨大,一直让明朝心惊胆颤。要不是有一条耗资巨亿的长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