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熨斗直衣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取出一物。只见此物,圆腹宽沿、有长柄,通体素面,底部有四字铭文:熨斗直衣。

  竟然是熨斗!

  话说,便当盒都有,再出一个熨斗,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吧。

  据说,熨斗最早是一种刑具。商代最初发明时,乃是被当作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犯人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才被用于熨烫衣服。

  ‘熨斗’一词,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斗’。熨衣前,将烧红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发烫,便可去熨烫衣料。因多是青铜质地,所以熨斗又叫‘火斗’、‘烫斗’、‘金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樵斗’。

  青铜熨斗多用来熨烫丝织物。此时只有王公贵族家才会有大量丝衣,普通百姓都是粗布麻衣,用不上熨斗。

  母亲时不时拿出的青铜器,让刘备很是神奇。话说这些祖上传下来的青铜破烂,不都被母亲典当掉了吗?

  这便问过母亲。

  母亲笑道,老宅屋舍众多,堆满旧物。先前杂草丛生,门房坍塌。不常去的犄角旮旯,总有些遗存。

  这个解释……

  刘备想了想,很合理啊。

  如此想来。炭火熨斗和蒸汽熨斗的距离,也不是很遥远啊。

  刘备觉得,之所以美人愿入侯门,或许是因能穿彩衣。这个时代,一切用度都与等级挂钩。普通齐民身上的衣服,甚至不能染色。白衣、白身,便时指此。后来放宽,也不过只许染成青色。

  诸如黑、红,这样的高级色彩,甚至只有王公贵族才能配享。

  能在草庐中用黑漆木碗宴客,最低也是士人!

  齐民多配陶碗,或用青瓷。故而邑中食器酒具,多为耿氏青瓷。

  逾制这种事,可大可小。加之大厦将倾,礼乐崩坏。多半民不举,官不究。只怕有人故意构陷。一旦追究起来,那可都是夷三族的大罪。

  所以往来豪商皆穿青衫。至于贴身的亵衣,又岂会为外人所见。

  甚至权倾朝野的宦官们,也颇为忌惮。

  史书有载,因灵帝常登永安侯台。宦官怕各自逾制在城中建起的高楼被天子所见,就诓骗说,天子不应登高。灵帝深信不疑。从此不再登亭台楼阁。自然也就不会看见宦官们在洛阳城中逾制修造的豪宅了。

  不能出游,只能靠书信往来。

  好在邮驿就在设在邑中。刘备的书信自是优先送达。比从前不知快了多少。

  前些日子刘备收到了华县狱掾臧戒的一封手书。

  听闻刘备复爵,臧戒颇为高兴。又说了成为狱掾后的一些琐事,与上官不合等等。刘备把他当朋友。既是朋友,无论身份如何转变,情谊始终不变。刘备便把身边诸事,捡有趣的写在信中。并邀他再来楼桑一聚。

  士异的兄长士燮,也从洛阳寄来手书。说了些帝都的情况。信上说,恰逢京师大水,有人在宫中朱雀阙上手书:“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禁太后,公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

  宦官竟敢幽禁太后?

  我大汉朝为何总在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斗不休。

  士燮追随御史刘陶,远赴洛阳。信中所言,必定不虚。

  除了臧戒和士燮,司徒崔烈也写信来问恩师卢植诸事。并询问刘备,恩师是否通晓军事。

  刘备叹了口气。这是要启用恩师平乱了吧。

  去年冬,鲜卑寇并州。

  鲜卑屡寇边疆,不知战况如何。

  外患未灭,内忧四起。望着窗外大雨,刘备忽生出一丝风雨飘摇之感。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