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少不言愁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扎。却被夫君往玉臀上轻轻一拍,便浑身酥软下来。

  抬头见夫背窦氏入内,何氏亦不由得羞涩难当。奈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遇到登徒子,悔之晚矣。

  宽衣解带前。刘备确认再三,不曾有错。这才大被同眠,行周公之礼。

  梨花带雨,落英缤纷。

  深入浅出,完璧归蓟。

  一夜恩爱,醒来已为人妇。

  母亲、义父母皆远在蓟国,“妇见礼”不必再行。二位新妇,自可迟睡。

  然三日后,却要行“归寍之礼”。

  亦做“归宁”。便是后世“回门礼”之雏形。源自周礼。

  《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注曰:“宁,安也。谓问安也。”《列女传·刘长卿妻》亦有:“妻防远嫌疑,不肯归宁。”之句。

  王妃公孙氏,七位小姐姐,皆无父无母,无家可归。西域五十六妃,又因路途遥远,无法成行。西羌女豪举族迁出,大震关已成新家。故蓟王七十一妃,皆无需归宁。

  然二新妇,家人皆在洛阳宫中,自需归家问安。

  话说。昨晚战战兢兢,将信将疑。畏首畏尾,避重就轻。待何氏完璧归蓟,血溅白绫。颇多浅尝辄止,瞻前顾后的蓟王,终是彻底安心。

  守身十载,一朝破壁。

  身下玉人,实非何后假扮。

  刘备是真怕啊……

  洛阳小市,金水汤馆。

  “府君,府君?”

  “何事喧哗。”宿醉未醒的河南尹,艰难睁眼。

  “回禀府君,昨日洛阳城中出一大案。胡姬酒肆自酒家以降,百余人悉数毙命。”来人低声言道。

  “什么!”何苗猛然清醒,劈头就问:“哪个胡姬酒肆!”

  “正是洛阳金市内,胡姬酒肆。”来人答曰。

  何苗这才松了口气,又问道:“不是马市胡姬酒肆?”

  “非也。”

  暗道一声“万幸”。何苗不由长出一口气,这才看清来人相貌:“原是司马明庭。”

  来人正是新任洛阳令司马芳。字文豫,河内温县人。

  司马芳言道:“正是下官。洛阳城内,非下官所辖。还请府君速去。”

  “来人——”何苗喝道。

  “奴婢在。”便有昨晚俊俏男仆入室。

  “洗漱更衣。”何苗声音一缓。

  “喏。”

  待何苗马不停蹄,奔赴金市。新任司隶校尉袁绍已精神奕奕,先行抵达。

  “校尉。”

  “府君。”

  二人心照不宣。

  “可有线索。”何苗问道。

  “已命人查验,皆是饮鸩而亡。”袁绍答道。

  “莫非自尽?”何苗一愣。

  “尚不知也。”袁绍摇头:“密室内藏有利刃强弩,死者皆身披内甲,似要行刺某人。”

  何苗灵光一现:“可是要行刺蓟王。”

  “许是如此。”袁绍亦如此想:“死者,或是潜伏洛阳城中的黄巾余孽。谋刺蓟王,亦合情合理。却不知为何,齐饮鸩而亡。”

  何苗亦听出弦外之音,这便挥手下劈:“校尉是说,乃是蓟王灭口……”

  “能有此通天手段者,寥寥。”袁绍不置可否。然言外之意,非蓟王莫属。

  传闻,蓟王府中多京畿游侠。洛阳黄巾余孽必是露出马脚,才被蓟王将计就计,一网打尽。

  再细想,又觉不可思议:“若是被迫,百余人又岂能同饮鸩酒,甘愿束手待毙?”

  袁绍叹了口气:“黄巾余贼中,必有内应也。”

  “内应……”却不知大将军府中,可有蓟王细作。若行事不密,被蓟王发觉。心念至此,何苗不由得遍体生寒。

  这可如何是好。

  “报!”便有心腹近前通禀:“地窖搜出太平妖贼诸多器物,铁证如山,死者必是黄巾余孽!”

  袁绍轻轻颔首:“如实上报。”

  “喏!”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