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羌兵谏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患。时,武帝为除后患,不惜立子杀母。陛下废长立幼之心,虽不曾昭然若揭,却已越发明朗。

  自从得知陛下坐视关东大乱,为血洗世家大族,不惜赔上八州百姓身家性命。刘备便与他做了情感切割。世人皆知蓟王利落果断,爱恨分明。此事,也是一样。

  换句话说,刘备并不想参与二位皇子的夺嫡之争。且一旦入朝,必成皇后等人眼中钉,肉中刺。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再者说来。群盗蜂起,万民饥流。枯守朝堂,无所作为,亦非刘备所愿。

  奈何,陇右若平,刘备亦无理由滞留。

  正好可趁剿灭西羌之机,留守陇右。

  “申生在内死,重耳在外生。”便是亘古不变之又一真理。

  十月末。宋建领三十六部西羌反。以内附汉庭为名,入寇金城、陇西、武都三郡。

  据归义、建威二城。攻占石城,兵围白石、临洮、羌道诸县。三郡边境,一时风声鹤唳。军情一日三报,十万火急。刘备一边上表朝廷,一边整军备战。

  陇右隆冬将至,雪大封路。十月起兵,并非好时机。且此次羌乱,雷声大,雨点小。羌渠来去如风,抄掠不及便呼啸而去。绝不缠斗,亦不停留。凡遇汉军追剿,便退往三郡之外,蛰伏河川山谷之中。待汉军兵退,又起兵入寇。如此反复。边郡诸县,不胜其烦。

  奈何声势浩大,朝廷再被震动。

  东羌三十六部,刚被蓟王平定。又有西羌三十六部十万兵马。如之奈何。

  陛下问计群臣。皆说,再从关东调兵,乃舍近求远。当令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继续清剿西羌贼寇。

  言下之意。黄巾刚灭,群盗蜂起。帝国已无力西顾。

  陛下无奈。只得诏命蓟王平西羌之乱。待平二羌之乱后,再班师回朝,“共谋大业”。

  好一个“共谋大业”。

  刘备一声暗叹。

  陇右确已不是帝国关注重点。关东才是生死命脉。

  自平定黄巾。朝野便有两件大事,悬而未决:重开党锢,与重立州牧。

  比起重起党人,陛下更倾向于重立州牧。

  而刘备却正好相反。比起重立州牧,刘备觉得重起党人,才是当务之急。

  两件事,皆牵扯极广。非旦夕之功。想必,年前无可定论。

  亦有喜讯传来。蓟国稻收已毕。

  本季新粮,颗粒归仓。蓟太仓,果有五千万石新谷入库。趁水路通畅,将年前陈谷,调运冀州各地,赈济灾民。如此食陈积新,方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粮食储备。

  此举,并非只对冀州百姓。便是蓟国百姓,亦是如此。家家建有仓楼,陈谷完好,并未霉变,更无异味。食之如常。陈积食新,亦可,并不强求。只是农人惜粮,不舍食新谷而已。

  便是刘备所食军粮,亦多陈谷。并无不同。

  大震关城,云霞殿。

  幕府属吏将校齐聚。

  幕府左丞荀攸言道:“三十六部羌渠,十二部氐酋,纷纷上书,欲从劳营调回族中青壮,守备老寨。”

  “劳营事关陇右大局,不可轻动。”刘备言道:“金城羌渠营寨,令护羌校尉分兵守护。”

  “喏。”

  “幼平。”刘备目光投来。

  “臣在。”周泰自行出列。

  “去守陇西。”

  “喏!”

  “公明。”

  “臣在。”徐晃亦出列。

  “守武都。”刘备递上军令。

  “喏!”

  “二弟,三弟。”刘备又取军令在手。

  “臣弟在!”

  “入汉阳大营,已备支援。”

  “喏!”关羽、张飞双双领命。

  “宣高。”

  “臣在!”统领西域联军的臧霸,亦出列。

  “守备各处劳营,切莫生乱。”刘备叮嘱道。

  “遵命!”臧霸领命。

  “西羌之乱,势如野火。诸君依令行事,不可大意。”

  “臣等遵命!”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