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误打误撞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小白脸,被一刀劈成两片了哇。

  “足下且慢。还有众兄弟在队伍之中……”渠帅不敢太过用力,生怕将这文弱书生扯倒在地。

  “在何处?”文士果然止步。

  回头一看。但凡身披蓑衣,高人一截的壮汉皆历历在目:“可是蓑衣长人?”

  “正是。”渠帅这便答道。

  “这有何难,且一同叫上。”

  “如此,也罢。”渠帅右手被捉,便换成左手,轻轻一挥。蓑衣大汉心领神会,这便走出流民队列,汇聚到渠帅身边。

  “正值多事之秋,诸位皆可一展所长。生当其时,岂非大快人心!”文士伸长手臂,用力招手。易水北岸便有一画舫横渡而来。

  送众人登船,文士忽又想到一事:“壮士留名。我且作书为你等举荐。”

  “琅琊颜浪。”渠帅脱口而出。

  “琅琊颜……”正悉心记录的文士忽然皱眉:“此名……何人所取?”

  “乃是……”渠帅不禁词穷,转而问道:“名不过一号耳,有何所谓?”

  “大丈夫当配三尺剑,纵横沙场,青史留名。岂能叫此俗名?‘孟浪,犹率略也。’,浪字轻浮不雅,何不……”青年文士随手将左边水字划去,“何不叫颜良。”

  “可取自‘疏不间亲,卑不谋尊’的留侯张良?”身后忽有人发问。

  “非也非也。”青年文士头也不回的答道:“乃‘功成身退,了无牵挂’的留侯张良。”说完,这便用隶书工工整整的在涂黑的竹片旁边书下颜良二字。

  “战事未起,胜负难分。便想着功成身退,足下是否太过忘形?”那人又道。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足下何不乐观时变。”吹干墨迹,青年文士这便将竹简小心卷起,用丝带捆扎,又装入锦囊,双手奉与渠帅:“且将荐书交给四方馆长,一切自有分晓。”

  “多谢。”不知为何,渠帅目中竟有一丝敬重之光。待画舫离岸,渠帅这才想起还不知文士姓名。这便抱拳相问:“足下何许人也?”

  “蓟国太学坛,胡辅。”

  “后会有期。”渠帅默记在心。

  胡辅亦矗立长堤,长揖相送。

  再起身,船已远去。

  忽听背后一声叹息,胡辅这才回身,与先前之人相见。

  见他相貌俊逸却英气十足,这便以礼相问:“足下是何人?”

  “赵娥。”

  “意欲何为?”

  “自当前往蓟国。”

  “听足下口音,乃西凉人氏,为何千里来投鄙国?”胡辅再问。

  “乃因……”赵娥这便反问:“前有颜浪二话不说,被足下推船过河。为何换成我,却问之甚多?”

  “身长九尺者,何须多问?”胡辅一愣。

  “……”赵娥吁了口气:“借过。”

  胡辅这便醒悟,长揖赔罪:“并非故意叼难足下。乃因我不懂兵事,故将颜良推往四方馆,交由通晓兵事之人评定。而见足下一身儒服,必是同道中人。胡辅不才,却也有幸在学坛见识过许多高士俊杰,这便多问了几句。国难当头正值用人之际。若足下良才,胡辅自当举荐给王上。”

  “原来如此。”赵娥肃容回礼:“长安时,我与蓟王有一面之缘。蒙王上不弃,诏我来蓟国为官。这便轻身至此。”

  “家人何在?”

  “暂居洛阳辅汉大将军府中。”

  “原来如此。”胡辅欣然笑问:“可有王上书文?”

  “书信在此。”赵娥取信示之。

  “果然是王上手书。”胡辅乃崔寔门下高徒。如何能不知刘备笔迹。“既如此,足下可乘车轮舟直入南港,自有人接应。”

  “多谢。”见胡辅小小年纪,便进退有度,颇有风范,赵娥对此行更加期待。

  登上一艘明轮快船,赵娥自前往南港不提。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