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蓟国四师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贵师而重傅。

  此句出自《荀子·大略》。

  蔡伯喈一语成谶(yīyǔchéngchèn)。如今蓟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不正是兴盛之兆。

  四位大儒既官拜少师,学坛祭酒一职更要卸任。十余载风雨兼程,传道授业,劳苦而功高。楼桑学坛人才济济,卧虎藏龙。大江南北,许多俊才,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拜在四位名师大儒门下。

  与都水长,苦无继任人选完全迥异。学坛祭酒,两位国相已有心仪人选。

  趁此良机。刘备亦将楼桑学坛,擢升为蓟国太学坛。学坛祭酒擢升为博士祭酒。

  博士祭酒,官名,前汉时称仆射,位居博士之首。本隶属太常,秩比六百石。

  到了蓟国,自当水涨船高。刘备遂开出千石高俸。

  继任人选,两位国相虽未言明。料想必出自:胡腾、张敞,陈纪、钟迪等人之中。

  胡腾、张敞自从与黄盖一道,护送窦大将军孤孙,辗转抵达楼桑。便一直在都亢城中教书育人。都亢之所以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除去北海一龙,胡腾、张敞亦功不可没。如今都亢城内适龄儿童,皆知书达理,与汉人无异。便是二人教育有方。

  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见老父年事渐高,长子陈纪举家迁来楼桑,服侍老父身侧。出仕蓟国,既一展所长,又可照顾老父,还能领食千石高俸。一举数得,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钟迪,乃钟繇之父。有其父必有其子。家学渊源,乃是饱学之士。若为博士,亦正当其用。

  虽遭党锢,无法做官。却在蓟国例外。

  正如数年前刘备派人打点疏通,将蔡伯喈迎入楼桑这般。

  如今贵为辅汉大将军,又封蓟王。为一两个名士,求法外施恩。还不手到擒来。

  此等小事,何须王上提及。老奴这便为其解禁。

  尚书令曹节这便大笔一挥。将楼桑名士从党锢名单上消去。

  书到解禁,毫无压力。

  说起人才济济的蓟国太学坛。

  论坛,便是扬名之地。

  先有北海一龙,后有钟繇兄弟。如今又出一奇才。乃陈寔之孙,陈纪之子,陈群。

  据说,陈群尚幼年时,祖父陈寔便常向乡宗父老言道:“此子必定兴旺吾宗。”

  入学坛后,博伦大杀四方。无有一败。

  刘备如何能不闻其名。

  竟是开创“九品中正制”,后被门阀趁机垄断,乃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的陈群。

  所谓孟母三迁,三人成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塑造。

  却不知离开原来的土壤,搬迁到楼桑的陈群,如今又是怎样。

  刘备甚至乔装打扮,亲临太学坛,听了一场陈群的博伦。

  这才终是放下心来。

  如果说蓟国是文明的熔炉。太学坛便是思想交汇,百家争鸣的炼器室。

  陈群正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来自不同学派,不同家传,不同门第的知识的汪洋。

  刘备相信。

  升级版的“九品中正制”,定会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更强大,更完美。

  钟繇、陈群。国士无双。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两位庖厨,联手炮制。

  这席饕餮盛宴,为时不远。

  想想都要笑醒啊。

  都水长一职,远在雍奴薮通渠圩田的钟繇,近日上疏保举一人。

  正是其弟,钟演。

  两位国相,急忙招来,当堂一试。治水通渠,对答如流。

  正当其用。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