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桑少君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留三个出口。墙桓之间或是巷道,或是桥梁。村中被户户门前双阙内置的油灯接棒照亮。岔路巷口又被户户望楼上的弓手牢牢守住。村中渠道纵横,又颇多死巷。一头撞入,便是个大写的死字。

  即便有幸逃脱,周围水田也会令其泥足深陷。被望楼上的弓手,挨个射杀。

  看似进出有度,来去自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实则是个有来无回的修罗杀场。

  刘备说,自己年十五前,玩玩坞堡攻防。

  看来,真不是说着玩的。

  汉砖是自己烧的。盐渍木是寝垫换的。良匠是自家的。劳力是新附的。

  万事皆备,进度极快。

  先把村道全部铺成砖脊巷道,逢大路还铺设青石车轨,然后再给院墙包砖。以前宗人老宅仍在,先把院墙建起,再边拆边建。如此既不影响居住,也不耽误工期。

  多亏去年麦田改水稻。距离插秧,还有大把的时间。

  虽说是以工代酬,以劳抵债。少东家却没有尽数扣除。每户仍月有百钱。附民大喜,群情高涨。

  随寝垫销路渐广,月付十万钱,对刘备来说已不算困难。也就是十张上等锦垫,半匹良马而已。

  族中皆知,刘备家教甚严。习文学武,日日不缀。

  附民之事皆交苏伯,宗人之事皆托族长。遇难事前来与刘备商讨,刘备也总有应对之法。内外皆服,称之曰:少君。少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少年之君。一个是少年主君。

  反正无论是何意,涿县麒麟子,楼桑少君已渐名扬北地。

  这日午后,刘备正笔沾白垩,在一块漆木板上细细勾画。

  “此是何物?”母亲笑问。

  “汤池。”刘备笑道:“就是让人洗澡的地方。”

  “为何如此之巨?”母亲吃惊于巨大的体量。

  “汤池人皆能入。只需付了浴资,便可进去洗浴。”刘备设计的是公共浴场。占地颇大。

  事实上,整个村落布局,被官道和清溪分割成了五块。

  西北最大的建筑,便是宗祠。墙后不远乃是宗人坟地和水泽野林。

  东南最大的建筑,就是守着东进官道的刘备祖宅。

  西南最大的建筑,是正拔地而起的楼桑寝肆。

  东北多是宗人院落。新附之民在村路两旁结庐而居。

  村落中心,东南、东北、西北三角,将各起一座大舍。分别是汤池、酒垆、客舍(旅舍)。与西南角的寝肆,隔街相望。成为楼桑村最核心的商业区。

  附近的宽敞街巷,都将被辟为商市。

  一个聚拢了六千人口的集市,物丰人杰,该有多昌盛!

  不急!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

  汤池虽大,却好建,技术没有困难。客舍,除大而雅,也不复杂。唯有酒垆,是个问题。

  刘备对酿酒一窍不通啊。

  《周礼·天官·酒正》中有五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亦有三酒:事酒、昔酒、清酒。大儒郑玄又言:“昔酒”是冬酿春成的陈米酒,又名“白酒”;“清酒”是冬酿夏成的米酒,较白酒更为陈久而清纯。

  也就是说,当下无论白酒、清酒,都是米酒。不过是酿制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汉代及其以前,多用谷物酿酒,酒精度数很低,所以樊哙可以“斗酒彘肩”(喝一斗酒、吃一个猪蹄膀)。

  记得母亲让他背诵过张衡的《南都赋》。其中就有“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醪浮径寸,浮蚁若萍”的佳句。书中将‘九酝’与‘甘醴’并列。

  然,谁可酿美酒?

  这便问过工匠苏伯。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