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封赏群臣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皆由二人亲手批复。

  刘备求贤若渴。扁书西域全境,求募良才。奈何西域地广人稀。各国汉化程度,亦参差不齐。能入眼的人才,实在是少之又少。无奈,刘备只能将目光转向关内。书信凉州刺史周洪,新任京兆尹刘陶,代为招募良才。

  奈何,这都需要时日。有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刘备真是渴。

  何人能解我燃眉之急。

  悬扁三日。

  便有府中官吏,引一老者入内。正是城中韦氏一族老族长。

  韦氏族人,多有在都护府任职。能兵不血刃,攻取疏勒桢中城,韦氏一族出力甚伟。

  老族长此来,便是为刘备解忧。

  宾主落座,侍女奉上香茗。

  老族长这便笑道:“见大将军求贤若渴,老朽特来保举一人。”

  “韦公所举何人。”刘备大喜。

  “此人亦是我韦氏一脉。名端,字休甫,乃京兆人氏。”

  “韦端?”刘备对此名并无特别印象。

  “然也。”

  “人在何处?”天下英杰何其多,不闻其名,实属正常。

  “借住在老朽家中。”

  “烦请韦公,唤来府中。备当面一观。”

  “大将军且稍候。”

  不久。便有一文士,入堂行礼。刘备见他相貌堂堂,举止有度。甚是儒雅。心中不由一喜。

  询问安民治国之事。

  此人,条理清晰,对答如流。颇有建树。刘备欣然点头。

  这便以三百石它乾城长,授之。

  韦端伏地认主,即日便走马上任。既登堂衣秀后,一日走马,又成新典。

  刘备急于招贤纳士。便是想将西域都护府的人员架构,尽快完成。

  正如他所想。陛下乃是让他遥领西域都护一职。

  封大将军,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让他在朝堂之上,与何进分庭抗礼。

  陛下此举亦无不妥。

  毕竟刘备身份特殊。不仅是封疆大吏,还是汉室宗亲。远在幽州,尚有三百里封地。故而,陛下才循旧例,将西域都护作为加官,授予刘备,以示荣宠。

  再者说来。年少时,刘备亦曾遥领黄门侍郎,陛下许他便宜行事。时人尽知。

  且诸侯滞留在京,亦是常事。甚至许多诸侯王一直拖到皇太后驾崩,这才回藩就食。

  还是那句话。时下并无“无诏不离”的律令。

  说到底。西域,不过是万里之遥的一处不毛飞地。对今汉来说,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利益。

  并非多么重要。

  封刘备为“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之所以如此顺利。便因,给辅汉大将军划分的辖区,乃是在西域。

  西域牵动的利益,远不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关内。

  正因不牵扯到深层利益,刘备又确实积有大功。所以,陛下封给刘备一个辅汉大将军,文武百官,无人非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连陛下都不能免俗,何况百官。

  所以刘备这个大将军。在朝堂百官看来,并无多少实际利益,也无多大实权在握。确实属于荣宠性质。

  然设身处地,刘备却不这么想。西域,乃是一块未曾深度开发的宝地。

  良马、美玉。皆一本万利。关内世家豪强,趋之若鹜。恰逢匈奴远遁,鲜卑内附,高车十二部未及南下。西域五十五国,又心向汉庭。

  内外形势一片大好。趁此天赐良机,将西域牢牢握在手中。立为藩屏,大汉中兴在望。

  长安,京兆尹府。

  将刘备手书,细细看完。刘陶这便微微一笑:“来人。”

  “在。”

  “将杜功曹请来。”

  “喏!”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