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下名巧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板,或三七二一,或四九三六。如此周而复始。女工织锦,好比合奏一曲。配合默契,无有差池。

  观女工织绫。当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步错,步步错。

  步步惊心,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马钧废寝忘食,钻研多日,渐有心得。

  改进之法,无非减人,少蹑。

  如能将百二十蹑,减为九十蹑,三人可织。减为六十蹑,二人可织。减为三十蹑,一人可织。

  然,如何才能减蹑。

  楼桑将作寺,机关署,精舍。

  马钧正苦思冥想。忽闻好友来访。

  “德衡。”

  “孔明。”

  二人落座,诸葛亮笑道:“闻德衡,爵升三等,故来相贺。”

  须知,一等爵位,作价十亿钞。连升三爵,非大功不可得。时至今日,蓟国千万之众,唯豪商田韶,因贩飞云连升三爵。稍后,虽又贩盖海、翥凤,却次减一等。

  闻西林少年,亦连升三爵。举国震动。

  诸葛亮亦喜机关术。常往来将作寺,故与马钧相识。一来二回,遂成好友。

  好友当面,马钧亦不做遮掩:“主公殊遇,另赐宅一座。”

  诸葛亮笑道:“何不使人传书,举家迁来。”

  “我亦有此意。”马钧言道:“奈何,织机尚未造毕。”

  “可是王上敕令。”诸葛亮这便了然。

  “正是。”马钧遂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又取手绘图卷相示。

  诸葛亮细观后,这便言道:“何处难为?”

  “五十综,五十蹑;六十综,六十蹑。故有一综,必置一蹑。不去综,如何减蹑。”马钧吐露心中所惑。

  “减蹑,不减综。”诸葛亮,亦知关窍所在。

  诸葛亮,才智机辨,千载难逢,万中无一。自不在马钧之下。二人苦思良久,忽闻诸葛孔明问道:“散花绫有几色?”

  闻此问。马钧好似醍醐灌顶,灵光乍现。

  “多谢孔明!”

  谓一通百通。马钧奋笔疾书,新式织机,跃然纸上。

  诸葛亮从旁观之,不由欣然一笑。

  原理不复杂。从不同颜色之经纱着手,散花绫所需丝线,不出十种。只需将十余色经纱,编织轨迹,安排妥当。足可织成散花绫。

  在诸葛孔明,相助下。

  马钧,终于完成新式织机:十二蹑束综提花机。

  将百二十蹑提花机,改成十二绫蹑,采用“束综提花法”。称“束综提花机”。分为上下两层。织造时,一工高跨机顶专管提花,称“挽花工”,一工居下司织,称“投梭工”。两女工,密切合作,不日便已游刃有余。

  稍后,马钧还为投梭工与挽花工,编撰口诀。互依节拍,协调操机:拉牵、踏综、投梭、打纬,边唱边织。“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

  因新式束综织机,置于绣楼上下两重之内。

  故俗称“大花楼机”。即“花楼纹织机”。

  大花楼机,造成之日。蓟王家邸,人山人海。

  但见,一女坐于楼上,循悬挂于花楼之花本,拽提脚子线(经线称‘脚子线’,纬线称‘耳子线’),束综提花,另有一女工,坐于楼下机前,投梭织花。

  一经一纬,循环往复。“方圆绮错,极妙奇穷”散花绫,呼之欲出。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