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岐三通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取名“竹隅道”,续接蜀身毒道。

  世人皆知,岭南多瘴气。《读史方舆纪要》:“云南古蛮瘴之乡,去中原最远。”《隋志》载:“岭南二十余郡,地势低湿,暑热,湿气交蒸,疫疠为害,向被称为瘴疠之区。”

  只因岭南万山叠嶂,交通闭塞,蚊蝇群舞,虫媒猖獗,蛮荒僻壤,瘴疠流行,故常被冠以“瘴疠之乡”、“蛮瘴之乡”之名。中原汉人,轻易不愿涉足。稍后至唐宋,岭南更是谪贬犯官之地。时下日南比景,亦为徒官之处。由此可见,时人畏岭南如虎,皆避恐不及。蜀身毒道,其中艰险,可想而知。

  本以为,“天高皇帝远”。“穷山恶水多刁民”。

  岂料蓟王,反其道而行之。先定北天竺,再朔江而上。借水运之便,消弭丛林毒虫猛兽,瘴疠之害。香樟楼阁,虫蝇远遁;水面坞堡,猛兽莫及。船上应有尽有,衣食住行,无往不利。不必跋山涉水,虎狼为伴。更无需深入蛮区,纷争骤起。

  只需择要津,督造城港。觅得立足之地。便是向化之始。

  此亦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之深意。日月所照,为我可见。江河所至,助我可达。于是,兵锋所指,皆为汉土。

  蓟式机关,独步天下,无可匹敌。

  君不见,号称靡胜之国阿逾陀。在蓟国机关兵器面前,不堪一击。毫无还手之力。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胜战之道也。

  蓟王又准山南诸国所请。于丰州治,王舍城中,立山南“方国邸”。由丰州牧,领护山南诸国。

  为守备大章道。蓟王命拓土先锋,分营驻守,章木山城、南榖城、临江城。待日光城筑毕,拓土大营,将从燔史关,迁至高原雄城。转隶赐支都护府。与东女国,通商互市。捎带营城圩田,筑路通渠。开山营,乃其精锐。足可障道据险。

  山南诸国主,凡有所求,蓟王无有不许。修筑港津,通商互市。再立方国邸,互通有无。如此。二江流域:右通枝扈黎大江,左通央恰布藏布江,二江对流,南下交汇,直通外海,共组“丫”字型主航道,被蓟王命名为:“两岐道”。

  号“两岐三通”。

  盘恒数日,蓟王重返华氏城。

  先前,蓟王万里上表,日夜三千里,呈送甄都。

  除蓟王表奏。随船所载,天竺奇珍异宝。更林林总总,摆满大殿。金光刺目,珠光耀眼。满朝文武,纷纷以袖遮面,竟不敢直视。

  饶是董侯,亦涨红小脸。细看使者上呈礼单。越聚越多,惊心动魄。

  实难以计数,天子这便问道:“蓟王奉金几何?”

  大行令虞良,伏地答曰:“折钱十亿。”

  此言一出,满殿惊呼。

  十亿,乃蓟国一年献费。更是甄都朝堂,全年资费。

  “蓟王大胜乎?”天子当有此问。若非大胜而归,岂得如此巨富。

  “然也。”虞良再答:“下臣来时,主公已攻灭阿逾陀,据北天竺十余国。”

  “一战灭十国。”少年天子,不由心生向往:“蓟王表奏何在?”

  尚书令桓典,奉书出列:“回禀陛下,蓟王表奏在此。”

  原来。蓟王自遣使入朝,又六百里加急,传书尚书台。

  虽身居高位,然却恪守君臣之道,有礼有节。

  换言之,蓟王何所求,王太师已先知。

  董侯笑容更盛:“且奏来。”

  “喏。”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