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孰轻孰重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道,弃市”等,诸多特权。

  除褒奖孝行,更严惩不孝。不孝罪名,有不供养父母、殴杀父母、告发及诬告父母、服丧期间娶妻生子,行奸作乐、非议孝行、父母亡,匿不发丧、奸淫继母、侵辱王杖主等。宣帝时,还颁布“亲亲得相首匿法”,父母犯法,子女不但不可告发,还需帮忙遮掩,否则以不孝论处。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试想,不供养父母,依律便将弃市。刨自家祖坟,又当如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单此句,便可知。蓟王太后,因何心忧蓟王,自绝人伦。换言之,螽斯衍庆,子嗣绵延。时下,乃是孝行。

  后世男盗女娼,世风日下。蝇营狗苟,寡义廉(少)耻。尤其五胡乱华,道义无存。不知孔孟之道,无有人伦自觉。“蒸上淫下”,屡见不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此等龌龊之徒,不义之辈,死不足惜。凡我汉家儿郎,手起刀落,尽皆杀之。

  “孔璋,言之有理。然,与郭奉孝何干?”许子远笑问。

  “这……”陈琳不由一噎:“我主忠义两全。焉不(降)罪乎?”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许子远,果有堪比谋主之智。一语道破天机。

  “民贵君轻。”陈琳脱口而出,稍后便陷入沉思。

  见好友苦思无解。许子远这便娓娓道来:“孔璋且思,郭奉孝此谋,立三足鼎立,止戈休兵。于家于国,皆有大利。然,于民如何?”

  “中原百姓,免遭兵祸,家小得以保全。”陈琳幡然醒悟。再开口,不觉已泪目:“郭奉孝此谋,救万民于水火也。”

  许子远,口出金玉良言:“孔璋切记:五尹无墙(详见:《三国·夫子之墙》)。”

  陈琳曾以此为题,书于报端。如何能不灌顶醍醐,大彻大悟:“正因主公与郭东曹,君臣磊落,谨守孔孟之道。故必无疑。”

  “然也。”许子远慨叹:“果然民贵(详见:《三国·果然民贵》)。”

  南港,云台观邸,四海仙馆。

  司辰令庞德公门下四子,亦论及郭奉孝之谋。

  “若论民贵君轻。郭东曹此谋,上足救万民。中能定社稷,下可悦明主。万全之策也。”司马懿话锋一转:“然凤凰于飞,明隐连环。明谋王上乎?”言下之意,郭奉孝明知蓟王,和光同尘,独尊儒术。故以“民贵君轻”,孔孟之道,暗藏私心。将蓟王,亦明目张胆,算计其中。知蓟王必不会见疑。于是,假“民贵君轻”之名,行“君贵民轻”之实。明为救万民于水火,实则为蓟王谋取江山。

  司马仲达此问,颇多以己度人。

  四子皆含笑不语。唯诸葛亮反问:“仲达以为,君民社稷,孰轻孰重?”

  司马懿倍思前后,一声慨叹:“果然民贵。”

  凡谋略之所出,必为“损人利己”。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既然民贵。郭奉孝岂能本末倒置。不为存续万民,反行背主谋逆。

  至此。郭奉孝,凤凰于飞,终有公论。

  如伏完等人,之所以心中存疑。只因君民社稷,孰轻孰重,心中亦有定论。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