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乱世枭雄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胜负如何。”袁绍先问。

  “未可知也。”

  “蓟王又如何。”袁术后问。

  “函园,山门紧闭,兵马未动。”斥候答曰。

  二袁四目相对,皆心有戚戚。

  “玄德,真乃人臣也。”袁绍慨叹。

  袁术喜道:“宜当速进,迟恐不及。”

  袁绍略作思量,这便会其意:“孟德此时,兵行何处。”

  “先前来报,自富平津登岸,此时当入北邙。”掌军情谍报,消息文书之山阳太守袁遗,起身答曰。袁绍统兵,袁术管粮,袁遗情报,三袁皆握权重。

  “洛阳城门失火,再无险可守(请注意)。”袁绍环视帐中众人:“孟德先行,诸君可甘其后乎?”

  “我等不甘。”群雄叫嚣。

  “何人敢为急先锋。”袁绍见军心可用,心中大定。

  “某愿往。”

  “某愿往。”

  待帐中群雄,此起彼伏,一通叫嚷。

  袁绍居高下唤:“文台。”

  “末将在。”猛虎孙坚,昂然起身。

  “领麾下江东健儿,驰援孟德。万勿有失。”

  “遵命!”孙坚奉命出帐。

  帐内群雄,无不人前屏气,人后慨叹。

  江东猛虎,无可争先。

  少顷,便有军士来报:“孙破虏,携麾下千骑,一人双马,三日粮草,直奔洛阳而去。”

  饶是盟主袁绍,亦不禁动容:“急公赴义,『平难豪雄(注②)』也。”

  帐内众人,无不信服。

  南宫,玉堂殿。

  自王允、吕布,冲杀入宫。据守玉堂宫禁。董侯这才得安。

  “太师,情势如何?”

  “回禀陛下。大将军董重,裹挟西凉将校谋逆。八关之内,并无追随。”王允实言相告。

  ‘如此,乱臣贼子,皆为先前骠骑营士。’董侯言道。

  “正是。”

  “大将军,何所求?”董侯此问,似有诛心之意。

  见王允闭口不言。

  不其侯伏完,急忙代言:“回禀陛下。大将军虽位极人臣,然自贼臣授首,太师‘录尚书事,总朝政’。大将军,空据高位,手无实权。故心有不甘,因而生怨。方有今日谋逆之举。”

  “果然如此。”董侯毕竟乃永乐董太皇,亲手养大。对董重,本就心生亲近。有此一问,亦是常情。

  伏完又大胆进言:“奈何西凉莽夫,贪残放滥。稍有不慎,必反戈一击。大将军,所托非人也。”言下之意,董重不足以服众。

  “朕,亦有同感。”董侯已有预见。

  此时,王允才言道:“大将军为一己之私,不惜擅起兵乱。累洛阳内外,无辜惨死。即便苦战而胜,又岂能如愿。先帝赐加黄钺,蓟王焉能坐视不管。”

  “除非……”不其侯,欲言又止。

  “除非另有新帝,赦免其罪。”不料董侯竟早知。

  “陛下明见。”王允等人,肃容下拜。

  或有人言。董重既与董侯亲近。只需除王允、吕布二人,不伤董侯。董侯仍为汉帝,赦免其罪,亦可补全道义之缺。

  然王允、吕布,皆诛董有功之臣。董侯金口玉言,命二人文武相济,总领朝政。并无过错,董重何以杀之。更何况王允又是蓟王外舅。

  事后蓟王必然追问。

  不得已,必有人抵罪。可想而知,唯董重麾下西凉将校,最为适宜。

  此时,若董重言,乃被西凉将校胁迫,不得不为。西凉众皆成弃子矣。

  唯有窃据大义。言董侯乃贼臣所立,不合礼法道义。故行兵谏,拨乱反正,迫其退位。

  于是乎,史侯重登帝位。大赦天下。

  皆大欢喜。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