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绝地天通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之力。席卷九州,何其容易。蓟王若非恪守臣节,不愿刨自家祖坟,早已兵围洛阳,受禅称帝矣。

  “我主,北伐鲜卑,西通西域,东讨三韩,南下荒洲。自光武中兴,二百年无可比肩。”儒宗言道:“天命所归,必有应验。不可急于一时。”

  “我等受教。”与会嘉宾,同声拜服。

  中雍令,四少师之刘宠言道:“郑公所言极是。我主,上应天命,下照民心。假以时日,必有应验。”

  众皆心有戚戚。

  蓟国兴五帝之学。天下名士,纷至沓来。国中人才汇聚,文风鼎盛。更加造纸、印刷术大成。朝闻日报,大兴民议。言路通畅,旷古烁今。

  且蓟王从不以言论问罪,亦从未兴文字狱。只需言而有物,不行妖言惑众。则百无禁忌。便是言及蓟王。蓟王得闻,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古之明主,莫过如斯。

  洛阳南宫,玉堂殿前。

  百官下朝。董卓神态倨傲,被一众党羽簇拥其中。

  待稳步下阶。早有车驾列队等候。

  心腹爱婿,中郎将牛辅,浑身披甲,领秦胡骑兵,杀气腾腾,护佑左右。

  车门开启,叠梯落下。

  众人长揖及地:“恭送太师。”

  “哦。”董卓稳坐榻上,随人马呼啸而去。

  少顷,百官徐徐直身。各自嗟叹,四散而去。

  送别人中,自有尚书令许攸。

  “尚书令,何以无为?”背后来人,正是太仆王允。日前,许攸登门,索去祖传七星刀。不料竟再无消息,故才有此问。

  “百官绕身,虎狼伴驾。如何动手。”见四处无人,许攸遂密语相告。

  王允又问:“董卓手握十万大军,若一朝殒命,尚书令可有良策。”

  “如牛辅等,皆一介莽夫。见利忘义,惟利是图。只需稍加笼络,自可为朝廷所用。”许攸答曰。

  “尚书令宜当早行,迟恐生变。”王允言道。

  “太仆且安心。不日当见分晓。”

  见许攸言之凿凿,王允遂登车自去。

  忽觉背后有人窥视。猛回望,正是大将军何苗。

  四目相对,各自会意。

  许攸亦乘车驾而去。

  待台上所剩无几,大将军遂转去西园,面见太后。

  自何苗蒸杀西园妃,送与董卓食。何后恼羞成怒,便不与其相见。茹毛饮血,已为人不齿。何况啖人而食。虽说桓灵以来,天灾人祸,屡有百姓易子而食。然毕竟身逢大难。不得已而为之。

  朝中重臣如太师并大将军者,亦行食人。乾坤朗朗,日月昭昭。太后焉能不恼。

  何苗顿失所依。手足无措。虽得许攸暗授机宜,刺杀之事,万勿外泄。然思前想后,何苗还是决定,向何后坦陈一切。

  闻大将军有机密要事禀告。

  何后遂帘后相见。

  “乞屏退左右。”何苗伏地乞告。

  “大将军,但说无妨。”何后遂命殿中人等,悉数退下。

  “喏。”何苗起身近前,立于帘下。将前后诸情,事无巨细,和盘托出。

  “好一记杀妻残身苦肉计。”何后忽问:“此计莫非出自许子远。”

  “正是。”何苗答曰。

  电光石火,何后已想通一切:“许子远,果有大谋。大将军只需依计行事。待事成,朕当全大将军家小。”

  何苗先喜后疑:“董贼伏诛,大势已定。臣之家小,何故劳烦太后保全?”

  “毋需多问。”太后一声暗叹:“自去便是。”

  “喏。”何苗不敢多言,自去不提。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