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家立业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门势衰,党人临朝,二戚争权。还有何人敢向少帝添油加醋,通风报信。

  黄门附内而生。铲除黄门,便等于断帝王爪牙,除帝王耳目。一言蔽之,外戚与黄门之争,乃限制皇权之争。

  自上巳节遇袭,二戚便撕破脸。惊闻蓟王不辞而别,更有恃无恐。

  董太皇,本已迁出帘外。待董重遇袭,从众皆亡,单车逃回。衡量再三,垂帘必不能撤。遂又借口断上巳悬案,再行入帘。

  与窦太皇并垂帘。

  少帝自无所谓。未元服亲政前,依照祖制,当由太后并大将军监国。永乐董太皇,乃少帝祖母,入帘亦无不可。

  然何车骑,却甚是忌惮。先前朝政,窦太皇多行秉公处理,未见偏颇。然自董太皇重入帘,凡何苗党羽所提,多遭董太皇驳回。

  然董骠骑却无往不利。占尽先机。

  今日提议,又遭驳回。何车骑愤懑而归。

  即开府议。

  便是卧榻休养之长史许攸,亦抱恙出席。

  “董太皇临朝,窦太皇不与相争。上疏朝政,皆被驳回。今又铩羽而归。长此以往,董氏专权,我等俱危矣。”主簿陈琳叹道。

  见与会众人,束手无策,各自摇头叹息。何车骑遂看向闭目养神之长史许攸:“长史可有高见?”

  “此事易耳。”许攸闻声睁眼。

  何苗大喜:“愿闻其详。”

  “三宫鼎足,乃蓟王所立。所谓‘萧规曹随’。若董太皇首开先例,又不愿移出。太后,何不效仿?”

  “哦?”何苗心意大动,略作思量,却又摇头:“太后自入西园,为先帝守丧。尚不满三载,如何轻离。若自食其言,先前所得声誉,皆付诸东流矣。”

  “西园今称西宫。太后所居,为长乐宫。长秋殿,屡经修缮,气象森严。若太后在此殿垂帘议政,亦非不可。”

  “嘶……”何苗不由倒吸一口气。此计背后,似另有图谋。绝非如许攸这般,轻描淡写。

  何苗屏退左右,下榻请教:“长史之谋,可有未尽之言。”

  许攸附耳言道:“太后当怀抱阿斗,自入帘后。”

  何苗浑身一凛。电光石火,已窥破天机。此乃为长远计。如许攸先前所说,董太皇擅开“并垂帘”之先河。何后当可“萧规曹随”,自行垂帘。

  且“先入为主”。一旦怀抱阿斗入帘。久而久之,待百官习以为常。若少帝因故失位,亦或是兄终弟及。阿斗登基,顺理成章。

  何苗浑身犹如火烧,竟冲许攸肃容下拜:“长史之谋,神鬼莫测也。”

  许攸急忙伏地回礼:“许攸得其主,何其幸也。”

  事不宜迟,与许攸等人商定细节。何苗这便车驾入西园。

  “臣,何苗,拜见太后。”

  “何车骑,所为何来。”自蓟王离京,何后亦不知魂归何处。言语间,总有一丝,意兴阑珊。

  “回禀太后,乃为‘三宫并垂帘’而来。”何苗吐气开声。

  “三宫并垂帘。”略作思量,何后心领神会:“何车骑见董妪,重入帘后。朝政日非,故行此策。”

  “然也。”一家人不说二话。

  “倒也,无不可。”何后轻轻颔首:“只需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齐聚。再寻适宜之机。万事俱备,水到渠成。”

  “太后何不效南人风俗,行‘试儿’之礼。”何苗有备而来。

  俗称“试周”,“抓周”。亦作“试晬”。小儿周岁时,将各种物什安置床上,任儿拿取,以观小儿将来志向与为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尺、刀、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其来源,众说纷纭。据说可上溯到春秋时,楚共王埋璧立储(注①)。楚国今为大汉荆扬之地。此俗兴于江南,亦理所应当。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