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者居之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方馆遣使来报,有南阳诸葛氏,兄弟二人,齐登六层楼,当领比千石俸。”

  “南阳诸葛氏。”可想而知,蓟王是何等喜出望外:“速速呈来。”

  郭芝见状,抚掌笑道:“沙垒、金州二港,终得其令矣。”

  刘备遂将四方馆书报,遍示众人:“传令,沙垒改沙州,与金州一并,交由二人掌管。”

  “喏。”

  蓟王似漫不经心:“南阳诸葛氏,不日当举族北上。可令族中子弟,悉入太学坛。拜名师门下,以为褒奖。”

  “遵命。”史涣这便去传令。

  正如陈群、刘晔、周瑜等人故事。刘备以为,诸葛丞相,无论身居何处,终归会成“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再过十载,蓟国英杰辈出。便是远征域外,国中亦后继有人。有何惧哉。

  南阳,林虑山,正阳亭。

  自甯姐姐扶棺南下,将亡父与夏馥,并葬于院中老松下。便深居简出,守孝草庐。

  这日,柴门忽被叩响。

  “来者何人?”甯姐姐问道。

  “老朽郭亮,特来祭拜旧友。”门人访客沉声言道。

  “请稍待。”甯姐姐开门视之。见一老者,须发灰白,年过半百。却颇为陌生,未曾相识。

  “多年前,老朽与令尊,相识于亭下酒垆。数面之缘,颇多相契。知故人辞世,特来祭拜。”老者言道。

  话音未落,忽听巷口又有人言:“前方可是恒直?”

  门前老者闻声回望,这便反问:“来者可是季瑜。”

  “正是董班。”巷口老者,年过六旬,须发皆白。

  甯姐姐这才醒悟。门前老者,乃郭亮、董班,二义烈之士。

  郭亮,字恒直,汝南朗陵人。年十五游学洛阳,故太尉李固闭门弟子。

  董班,南阳宛人,字季瑜。少游太学,同师事李固。

  时顺帝崩,太尉李固,因被梁太后倚重,而受大将军梁冀所忌。待质帝崩,李固据理力争,不肯立刘志为(桓)帝,梁冀恼羞成怒,枉杀李固。暴尸于洛阳城北夏门亭外。并下酷令:凡有哭丧者,严惩不贷。却有李固门生郭亮、董班,哭尸守丧十余日。夏门亭长感其义行,视而不见。梁太后闻而怜之,乃许二人护柩归葬。二人由此显名,三公并辟。然二人隐身,莫知所归。

  不料皆隐居在林虑山中。

  “二位长者请进。”甯姐姐肃容行礼。

  “叨扰。”二人遂入院祭拜。

  礼毕,请入庐中。

  宾主落座。

  董班言道:“令尊可曾说起我等。”

  “未曾说起。”甯姐姐如实作答。

  “实不相瞒,令尊与子治(夏馥)、文祖(王芬),皆与我等同党。”董班语出惊人。

  “莫非……”回忆父亲临终之言,甯姐姐忽有所悟。

  “然也。”董班轻轻颔首:“自开党锢,州郡海捕,天下党人,十不存一。余下皆避入深山,遁去海外。林虑山,便是我辈藏身之地。”

  话到此处,甯姐姐焉能不知:“家父千叮万嘱,欲葬身于此。非让我联络天下黄巾,而是……”

  “而是联络天下党人。”郭亮一语惊醒梦中人:“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度尚、张邈、王芬、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响、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注①)。”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