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无第一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若是上等战马,可卖十万。只需截杀一队鲜卑游骑,便可富甲一方。

  刘备亦笑:莫不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二人闻之,皆哈哈大笑。

  事情的经过大致如此。便有一群北地游侠,靠杀胡夺马为生。苏双和张世平,皆是生面孔。入水砦便被盯上。打听出二人要北上贩马,游侠便以护佑为名,一路跟随。等贩回马匹,知鲜卑游骑必来抢夺。这便设下埋伏,以有备算无防。行杀人夺马之事。

  想到这里,刘备不禁庆幸。

  苏双忠厚。‘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果然是我刘备的兄弟!

  将鲜卑战马送与这群游侠。游侠感其恩义,遂一路尽心护送不提。

  寒露刚过,邑民便磨刀霍霍,整修收割工具。

  楼桑方圆十里,皆是水田。大多是旱地改水田。第一年尚能收谷五石。今年已是第二季植稻。无论农人经验还是水田地力,都比去年要好。老族长估计,怕有六石亩产!

  经验好不用说。为何水田地力也好?

  殊不知,正是楼桑地下管网的功劳。举族建楼时,刘备先修了地下管网。水网皆用陶管铺设。且雨污分流。简而言之,雨水和污水,是两个水网。互不干扰。

  雨水流入清溪。污水注入陂渠。

  两万余人的邑落,人吃马嚼,每日积粪何其多!经由双瓮化粪稀释后,沿陶管流入陂渠,滋养十里水田。焉能不肥?

  雨污分流后,污水口远离楼桑,就近滋养水肥田沃,邑中亦无屎臭之弊,且还不会污染清溪水道。三全其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青蛙一个都不能杀。捉虫全靠它。田中鱼蟹,尽可捕来。这就看出两面坡顶的好处。家家户户,院前檐下、向阳屋顶,皆晒满鱼干。因常吞稻田落花,故而肉质鲜美,透着稻花香甜。

  食鱼渐成风尚。蒸煮都可,刘备却下令,不可多做生鱼片。以防寄生虫病。

  稻花鱼,禾鲤干。

  亦渐成为新的楼桑特产。

  老族长来说:鱼蟹产自稻田,理应交税。

  刘备笑着摇头:叔公,莫不与民争利。

  老族长又说:今年大熟,亩产六石。仍三十税一否?

  原来,这个时代,田赋都是事先拟定好的。无论丰产还是歉收,哪怕绝收,都要按比例纳税。虽说一旦受灾,朝廷亦会适当减免。然对个人来说,却着实不易。若别人都大熟,独你歉收。又该如何?

  刘备想了想道:仍三十税一。待收割后,再定均产。若不然,仍以亩产五石计。

  老族长叹气:真,人主矣。

  老族长的感叹,事出有因。刘备此种浮动税率,看似对农人不利。其实却是最大的保护。丰收多交。歉收少交。绝收则无需交!

  少君侯有言在先,只收粮,不收钱。

  无它,铜钱实在有太多。

  霜降刚过,田氏商船已到涞水海口。泊在楼桑港口的百石商船,这便顺流而下,穿桥吊、过桥楼,如白湖、出水砦。赶往渤海,接回人员马匹。回来时,已是立冬前后。

  稻谷收割已经开始。

  渠道内扁舟往来,一片农忙景象。谷穗金黄,人人皆有笑脸。还有舲舟兵船,不时往来于清溪沟渠。日夜巡逻,谨防宵小。

  苏双和张世平,亦喜气洋洋。尤其是苏双,远行一趟,让他倍加想念刘备和刘备家后院的双排大马厩。

  与苏双并立船头的张世平,嗅着浓郁的稻香,这便冲身后说道:“徐义士,前方便是楼桑!”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