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温室药圃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一大憾事。

  刘备重资买来,先在自家花房悉心培养。待药苗长成,便移栽入宗人温室。何须药材长成!闻少君候重金求药,邑民纷纷寻苏伯,求建温室药圃。

  苏伯来者不拒。将少东家的简易温室,不断改进,发扬光大。

  一时羊皮风靡,竟脱销北地。

  甚至肉还不及皮贵!

  乌莲来问:草原羊皮如何?

  刘备回问:是不是毛卷卷的那种?

  乌莲连连点头。

  那可是上好的羊毛啊!

  嗯,剪羊毛!

  据说草原羊一年可剪毛两次。成年公羊平均能得羊毛四斤。成年母羊平均得羊毛三斤。毛皮亦是制裘的好原料。

  羊毛的纺织和麻布织锦有区别吗?

  何不试试看。

  刘备这便对乌莲说道:可也。且把羊毛也留下。

  乌莲大喜:一言为定。

  这便遣人送书给王兄乌延,让他多多收拢羊皮,随船贩运到楼桑。

  相处日久,刘备发现。这个时候的乌桓,真不把自己当胡人。而是理所应当的大汉子民。这让刘备深感意外。乌莲的日常表现,让刘备对身处的这个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帝国,生出了一丝难以名状的骄傲。

  曾几何时,四夷以汉化为傲。

  可不和后世我华夏子民,争相去做外国人类似?

  汉化若能一直持续下去。世界又该当如何?

  买了些上好的果礼,由耿雍和崔钧陪着,去义舍医馆看望日渐好转的管父。

  少君侯轻财重义,有孟尝之风。管父远在北海,亦颇有耳闻。今能活命,多亏少君侯仗义援手。还时常来看,执晚辈之礼。皆因管宁与卢植同为陈廷尉的著录弟子。论辈分,刘备非但要称管宁师叔,亦要称管父为师叔公。

  管父甚喜刘备。

  常在管宁面前提及。

  言,少君侯有英主之姿。

  管宁皆静听不语。

  大儒陈寔,正春风得意。

  名士间,斗而不破。楼桑学坛,卢植先到。又是刘备恩师。占尽天时地利。今有北海一龙三人齐齐拜入门下。皆青年才俊,治世良才。门下文风鼎盛,焉能不喜。

  论坛舌战,更是所向披靡。崔寔、刘宠、卢植门内,皆不是对手。

  论坛居内。被学坛圆楼,圈在正中。每当论坛开战,楼上学子们便纷纷冲出校舍,挤在栏杆边观战。虽不学演武场买票,可有公孙瓒和田韶幼子田骅在,又怎么能少了“戏而取人财”的博戏?时人斗鸡走狗,赌博盛行。学子们又岂能例外。‘博弈’亦是博戏。这便纷纷押注。据说,近几日公孙瓒输的尤其惨。

  也是。北海一龙投入陈寔门下,这‘博论’还有什么悬念?一边倒的押北海一龙赢啊!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输一场两场,尚能保持涵养。如今屡战屡败,输的只剩犊鼻裈(牛鼻裤衩),谁还能忍!

  北海一龙是吧。等着!

  置舍书信陡增。可忙坏了一众刺奸、置吏和崔钧。

  细细查验不禁莞尔。

  输红眼的学子们,这是要去搬救兵!

  谁还没有三五好友,亲朋故交?于是乎,涿县官道上车马疾驰,皆奔楼桑而来!

  结果,亦是惨败!

  北海一龙名声大噪,一时无两。

  甚至都惊动了刘备。

  ‘博论’之所以叫‘博论’,而不是‘博辩’或‘舌战’。正是因为,此乃楼桑学坛。只听说‘坐而论道’,可曾听过‘坐而辩道’?因而用‘论’不用‘辩’。

  既然论的是道。便在学术范畴。北海一龙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且精力充沛,才思敏捷。久战不疲,思路清晰缜密,全无破绽。与之争论,年少,见识不能敌;年老,精力不相济;年富力强者,学识又不及。

  如之奈何!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