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下勠力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某撞见。时不我待,心中急切,这便擅自做主。”

  “哦?”邴原旋即正色道:“少君侯年少英才,自有主张。又何须假你之手?”

  韩猛再抱拳:“能助主公成大事者,某甘愿牵马提灯!”

  虽是粗鄙武夫,错把‘牵马坠蹬’说成‘牵马提灯’。却胜在情真意切。

  邴原还欲发问,却被管宁打断。管宁起身行礼:请问足下,少君侯欲成何事?

  韩猛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匡扶汉室,再兴大汉!

  这几个字,说的中气十足,气冲霄汉。震的耳廓嗡嗡作响。

  楼上楼下,一时落针可闻。

  第一次,邑民们听到‘匡扶汉室,再兴大汉’,直令人热血沸腾之句。

  管宁这便长揖一礼:足下心意,我等已尽知。今日且回,他后必有分晓。

  韩猛满心不甘,这便怏怏而退。

  “如何?”返回精舍,华歆忽然发问。

  “与我想的不一样。”邴原笑答。

  华歆又转看管宁:“少君侯可是托身之人?”

  管宁沉思片刻,开口道:“听闻大儒陈寔亦在楼桑授业,我想明日便自投门下,继续学业。”

  “妙极!”邴原从榻上一蹦而起:“同去!同去!”

  华歆亦点头道:“此乃上上之策。”

  五楼书房。耿雍将刺奸记录的酒肆之事,报与刘备。

  刘备笑着吁了口气:“韩猛如何能知我心意?”

  耿雍想了想道:“正所谓天命所归,时也、运也、命也。以己度人,天降主公于世,若不成大事,岂非暴殄天物。”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刘备还是小觑了天下英雄啊。

  “不然主公以为如何?”说话之人长揖而入。正是崔钧,崔州平。

  刘备笑叹:“我们是不是应低调?”

  “事无不可对人言。”耿雍笑答:“若匡扶汉室都要低调。天下还有何事可大肆宣扬?”

  主臣三人,心意相通,相视而笑。

  良禽择木而栖。门下家臣、部将,皆称国士。跟着一个只愿困守十里封地的亭侯,又岂能心甘。

  有了一个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这便能聚拢人心,上下勠力。

  这便是野望。

  或者叫企图心。

  不满足现状,志在天下。于乱世之中,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方为明主。

  耿雍、崔钧,乃家臣之首。想必黄忠等人,亦是如此做想。

  刘备这便问计二人:“下一步,该当如何?”

  崔钧掷地有声:“进爵乡侯。”

  刘备这才如梦初醒。

  与诸侯之路不同。二人是要他走王侯之道!

  简称:王道。

  于是,这条王道路线就是:亭侯、乡侯、县侯,诸王。

  诸侯王先不想。亭侯之上便是乡侯。若是分封,刘备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百里乡侯。至于是什么乡,那就看封地在哪了。一般说来都是就近封赏。距离楼桑应不会太远。

  话说,成为诸侯王之后,又当如何?

  刘备没有去想。估计他身边的属臣家将,也没有想好。

  诸葛亮对友人说:“你们三人将来的仕途,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能至何位,亮只笑不答。

  细细想来。诸葛亮说此话,难道只是要贬低朋友,抬高自己?非也!或许,站在‘隆中三友’,甚至包括孔明自己的角度来说,刺史、郡守,已然是高官了!换句话说,能官至刺史、郡守,士人们已心满意足!

  诸葛亮对好友的评价,非但全无贬低之意,反而是一种赞赏。

  所谓国士无双。何为国士?便是指:一国之上士也!

  郡国郡国,一郡便可成一国。

  如此说来,官至刺史、郡守,对一般良才来说,确是足够了。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