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旧友重聚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溪修筑的石堤,是唯一的通道。石堤消失在野林边缘。转而变成一条碎石路通连。道路亦脱离河岸,笔直的深入林中。路上树木多被砍空。偶尔残留几个树墩,也被刻上了标记。想必不久便会有人来移除。

  林中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嫩枝上残冰犹挂。吸入凉气,鼻腔微寒。张世平不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谁!”头顶响起一声炸雷。生生把张世平震了一跳。

  路边一棵大树枝杈之间,竟建有一座巢居!

  “巢居”,是指远古先民们在树上用树枝搭架而居,或底层架空上层居住。因似飞禽筑巢而得名。

  大略是干栏式房屋的前身。文献中亦有巢居记载。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皆巢居以避之。”

  诸如此类。

  而建在林间碎石道旁的这座巢居,显然是警备之用。和楼桑邑中林立的望楼,用处颇似。

  苏双笑着招手:“是我。这位是中山旧友,特来寻刘备!”

  “是苏双啊。”坚木女墙后,探出一个髡头长须的中年胡人:“少君侯就在砦中,你且自去!”

  若不是亲眼所见,张世平怎么也想不到字正腔圆的幽州官话,竟出自胡人之口。随即醒悟。此便是随刘备南归的乌桓族人。

  “好。”苏双冲胡人招了招手,拉张世平继续前行。

  沿途还有不少巢居。隐匿其上的乌桓人,皆善射。‘巢居望楼’,自然是刘备灵光一现的新设计。

  分道扬镳的碎石林道,终又与清溪重聚。

  一座崭新的廊桥,横跨溪水。且还留出了足够高的船道。廊桥亦有人驻守。见是苏双,这便升起桥门,放两人进入。

  河对岸,便是一座由坚木和夯土版筑而成的城邑!

  苏双笑道:“刘备说,还需再包层砖。”

  等过了河,站在城邑下,张世平这才窥见门上刻字:西林邑。

  环视着深入密林的邑墙,张世平不禁咋舌道:“怕是不比楼桑邑窄多少。”

  然而,伐木筑垒,平地建坞,据以自守……

  真的没问题吗?

  没问题。

  世家豪强筑堡自守,蔚然成风。何缺刘备一个。

  再说本朝对乌桓多行分化怀柔,又岂会妄动刀兵。

  只要这支乌桓守法经营,不起纷争,便会相安无事。再说,若乌桓真起刀兵,祸乱的也是楼桑邑。少君侯自作自受,又岂能怨得了旁人!

  故而,涿县官民,并无忧患。

  入了邑中,张世平不禁会心一笑。邑墙圈起的这片林间草场内,散落着大大小小的乌桓帐篷。除了正在搭建的马场,并无其他建筑。想必大半劳力都用来砌墙了吧。

  刘备一行人正站在刚刚圈建的马场内。

  苏双一眼认出,这便高叫道:“刘备——刘备——且看是谁来!”

  众人闻声回头。

  人群中的少君候,手搭凉棚,也向这边看来。

  今时不同往日。刘备贵为亭侯,张世平生怕惹恼了旧友,便急忙去拉苏双衣袖。口中急道:“嘘……噤声!”

  急切间再抬头,见刘备正笑着挥手:“可是中山世平兄?”

  “正是!正是!区区……”刘备送他归家时的情景,浮上心头,宛如昨日。张世平竟一时口拙。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