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巨人之志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是大势所趋。

  “郑公?”刘备居高笑问:“若立方技馆,主令一职,当取何名?”

  “主公立方技馆,网罗天下经方,乃为‘解世俗之疑,辨是非之理’。此举,与王仲任不谋而合。”郑玄起身奏道:“王仲任有言:‘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春秋》;然则桓君山不相,素丞相之迹在于《新论》者也。’今方技虽属杂家,却有‘大用’。何不各取一字,称‘大素令’。”

  “王仲任曾言,‘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元’者,始也。或可改‘元素令’。”刘备一锤定音。

  “主公明见。”郑玄拜服。

  比起悬而未决的门下令,元素令人选,蓟王却颇为急迫:“何人可为方技馆元素令,诸位可有合适之选。”

  “臣,举荐一人。”正是河内名士,新昌令司马直。

  “叔异举荐何人?”刘备颇多意外。

  “温县常伯槐。”司马直起身奏报。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县人。少时家贫,好学多智。数年前,白波,黑山势大,避乱上党,耕种山阿。逢旱极而蝗,左右颗粒无收,独常家坞壁丰收,于是尽呼比邻,升斗分食。乃治世之才。

  刘备轻轻颔首:“此人如何?”

  司马直奏曰:“尽得‘王论’真传。”

  司马直所说‘王论’,便是将王充与其呕心沥血所著《论衡》,合并而称。

  虽说前汉时,便已罢黜百家。然各家学说,并未断绝(请注意)。如墨家一般无二,各家在朝中亦有一席之地。

  比如,数年前,灵帝诏封杨赐为临晋侯,食邑千五百户。杨赐以当初曾与刘宽、张济一道为灵帝讲学,不应一人受封为由,上书求分食邑给刘宽、张济。灵帝遂封二人及其子爵位。不久,灵帝又令杨赐任廷尉,杨赐以非世代法家出身而坚辞。

  换言之。按照朝中惯例。廷尉一职,当由法家传人,或知法家之通儒,担任。

  此,足可例证。前汉虽罢黜百家,今汉却并未斩草除根。

  也正是此因。当蓟王刘备乾纲独断,引入方技时。以郑玄等人为首的儒士,并未极力反对。

  事实上,汉时“名士”,与“儒士”,并非等同。“高士”,更是无所不包。凡有高人一等之一技之长。便足可称“高士”。善养蜂猪,都可称高士,还有何好说。

  “除常伯槐外,还有何人,可入方技馆?”刘备再问。不出五位大儒所料。蓟王欲扶持一个学派,绝非只为招募一两个贤才。

  郑玄答道:“回禀主公。诸如桓谭、贾逵、王符等,门徒众多。皆可一用。”

  原来。早在王充“元气论”前,今汉已有桓谭之“形神论”。

  更早在先秦时,《荀子·天论》便有“形具而神生”之句。比及今汉,前有桓谭:“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再有王充:“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桓、王二人以烛火喻形神关系,言明心神不能离开躯体而独存。

  神灭无鬼,神形俱灭。

  蓟王欣然一笑,随口诵出桓谭名句:“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而欲变易其性,求为异道,惑之不解者也”。

  百官心领神会,主公早有准备也。

  “凡有相识,但举无妨。”蓟王居高言道。

  “臣等,遵命。”群臣敢不下拜。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