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7. 至三年后 房屋建成_六零之囤货强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光易逝,急景流年。

  梅花绽放后凋零,冰得刺骨的积雪也在气温回暖之际渐渐融化。

  但万物反复,枯败的枝丫重新抽出绿芽,零落成泥的桃花杏花各种花在春风中飘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冬日始终不是终点,每年的春日也并非是唯一的起点。

  起点年年有,一转眼来到1966年。

  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不亚于1959。

  此时的楚沁还不知道,但她却能感受到风雨欲来的气氛。

  这几年她过得特别舒坦。

  63年时村里建起一座砖窑,砖窑是九月份建好的,九月底时烧出第一批的砖。

  不过头批砖的质量不好,摔在地上容易摔碎,不适合用来盖房子。

  村里负责烧砖的谷大爷又是调整湿度又是调整温度,又烧两批砖后才烧出质量合适的砖块来。

  当然,前三批的砖也没浪费,你家拿些我家那些,全部被村民们瓜分完了。

  楚沁抢到五十来块,盖房子不行,拿去盖鸡窝倒是很好使。

  烧出第一批质量达标的砖时已是入冬的季节,天气渐渐变冷,在初雪到来之际又烧出一批,随后立刻停工,直到64年春种过后才再次复工。

  都说好事多磨,砖窑也是如此。

  进入64年年中,前两批砖又建成砖窑,前后两砖窑同时发力,出品量呈井喷式发展。

  乖乖,不但在65年年中时存后够村里人盖的砖,更是在这之后卖给了隔壁几个生产队好些砖。

  其中静水庄买了最多,因为他们生产队同样有钱,每年从机械厂得到的收益虽略逊于高树村,但还是盖得起房子的。

  楚沁原先就觉得自己不能当出头鸟,必须“隐于市”。她不能成为第一个盖砖瓦房的人,她可以是第三个第四个。

  如果还可以的话,她甚至希望全村人都能盖起砖瓦房。

  楚沁却忽略了,农民们对于盖新房的追求有多么猛烈,在高树村准备盖房时,隔壁几个和机械厂合作的村子也在着手盖房。

  高树村第一座砖瓦房在1964年年底落成,而村里第一个盖成砖瓦房的人家是村支书家。

  这其实很正常,因为村支书家人口众多,且几乎都是壮劳力,如果以家庭为单位的话,他家每年年底拿到的分红是最多的。

  在64年春季时村支书家便已着手盖房。还是那句话,因为家里人多,亲戚也多,人多力量大,房子盖得飞快。

  楚沁当时也去帮忙了,顺带给自己攒点经验。

  村支书家砖瓦房盖得不算大,也才五间房屋,而且面积颇小。

  他家厨房甚至没推了重盖,五间房除一间堂屋外别的都是卧室。

  楚沁摇摇头,觉得村支书的家忒杂了。

  帮瓦房和黄泥房混搭,院前院后的木头房也没拆,看着有些别扭。

  不过村支书的家人都很高兴,而一波一波去参观的村里人眼里也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