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8章 涂烟烟的邀约!奇怪的儿科病!_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类一刀切的程序下,输的不只有医生和患者,还有为此付费的医保。

  DRGs看似能省下一笔费用,然而事实,不论对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太大的好处。

  比如一个心脏疾病,需要安置两个支架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总花销为五万,而控费的上限是三万元。

  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

  要么病人放弃治疗,要么自己自费其中一个支架的价格。

  或者,医生立地成佛,自己承担超出额度的费用。

  但这两个方案,显然都不被任何一方接受。

  因此,另外一种巧妙的方式便应运而生。

  同时,这也必然是临床上最大概率采用的办法:分期手术。

  既然控费三万元,那完全可以把一台双支架植入,分成两台单支架植入,最后的费用肯定超过了一次性手术的五万,但绝对能控制在六万之内。

  用这种办法,患者省钱了,医生保住自己的绩效了,同时也完全符合DRGs的标准。

  然而,三方却没有一个赢家。

  患者不仅要忍受两次手术的痛苦,还有再次手术的高风险、治疗方案的妥协等等。

  医生的压力也倍增。

  奔着省钱去的医保局,明明所有病人都在程序下完成了控费,但总花费却反而更惊人……

  三输的局面根本没法逆转。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DRGs不够完善,那底下的各种变动,最终都会导致偏离初衷,甚至适得其反。

  ……

  “至少,临医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的创新不能因此被扼杀。”许秋摇了摇头,微微叹了口气。

  虽说他如今地位超然,但想要干预这类事务,还是有些不够格。

  院士这个头衔,重要的不是院士本身。

  而是其能够与其他院士形成共同体,并且名下有一个,甚至一群科研团队。

  只有占据了某个领域的中流砥柱地位,才能有话语权。

  因而,如今许秋就是个光杆院士,他的各种名头是最响亮的,譬如世界赛包揽前十、大夏历史上最年轻院士、全能医学天才……等等。

  然而,真要论起地位,由于他是单枪匹马作战,远不如在各个科研机构任职,甚至主导了不少国家级项目的医学院士高。

  这其实也是理所应当的。

  许秋选择把精力放在手术上,收获的自然是超绝的技术。

  而其余院士,苦心经营人脉、打造门阀世家,收获的自然是在领域内说一不二的定夺权。

  不过,许秋并不后悔。

  他的性格不适合需要八面玲珑的场合,一把手术刀解决一切已经成为了他工作与生活的准则之一。

  “也不知道施怜对这方面有没有兴趣,或者陈巧。”许秋突然想到了这一点。

  想要获得话语权,不一定要自己投身争权夺利中,也许陈巧和施怜可以往这个方向靠?

  ……

  晚上八点多,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