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6章 外科圣手本圣,全方面的碾压!_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导管彻底稳定在了颅骨钻孔处。

  许秋没有停顿,立马着手下一个步骤。

  皮下隧道!

  脑室分流术,全称是脑室-腹腔分流术。

  这台手术和常规认知不同。

  颅内压过多,放脑脊液,并不能直接把脑脊液排出体外。

  而是需要把多余的脑脊液引导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让其被自身吸收,从而达成分泌-吸收的平衡。

  目前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地方,也是最佳部位,正是腹腔。

  绝大多数脑室分流术,做的都是脑室-腹腔分流术。

  只有少部分患者因为腹腔感染,会选择心房作为引流吸收的部位。

  或者是青春期儿童,因为脑室和腰池相通,连脑室都不开了,直接做腰池-腹腔分流。

  对罗笛这名病人,自然是选择常规的腹腔引流。

  皮下隧道,正是引流的关键。

  在许秋的引导与操控下,腹腔导管从头部切口出来,依次经过耳后、颈部、胸部,抵达上腹部。

  第一个切口,开在了乳突下。

  第二个切口,锁骨下。

  第三,右侧上腹剑突下。

  许秋手持钝性金属导子,分段通过皮下进行深层分离,在病人头部至腹腔之间,开出了一条连贯、畅通的皮下隧道。

  蔺主任一声惊叹。

  一次就完成了?

  脑外科那边,即便是副主任,一般也要三到四次,才能把隧道打通。

  罗笛的情况明显更复杂,穿通难度也更加高,许秋竟然一次成功!

  ……

  手术的第三个小时。

  皮下隧道开辟完毕后,许秋将导管的近端与阀门出口连接,远端则通过皮下隧道进入右腹部的切口。

  而导管在许秋的调整下,在经过颈部的时候,正好有一段弯曲。

  这完美地适应了颈部的弧度,同时也给颈部活动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最后,许秋把腹腔导管放在了肝脏的膈面。

  这也是临床上较少采用的术式。

  一方面是操作难度更大。

  另一方面,它需要把导管缝在肝圆韧带上,还需要避开大网膜,很容易引起堵塞,术者技术不高,还容易损伤正常器官、组织。

  不过,它也有更多优点。

  如,发生脱落的几率更小。

  感染的几率更低。

  等等。

  考虑到这些,许秋最终还是选择了肝脏膈面。

  手术第三个半小时。

  当许秋缝完最后一针,手术彻底宣布结束。

  所有人都重重地松了口气。

  这台危险度极高的手术,竟然真的拿下来了!

  而且,过程居然这么顺利!

  “清点纱布……”

  “清点止血钳……”

  助手和器械护士等在核对器械数量。

  许秋则安排着术后的护理。

  “先给左旋多巴400mg/次+苄丝肼100mg/次,一日三服。”

  “脑部手术后,病人的苏醒时间不定,如果能在术后七十二小时内醒来,问题就不会太大,这三天格外注意护理,随时监测各种指标的变化……”

  术后三天能醒来,基本上就已经把脑疝的问题给解决了。

  后续,全力杀虫即可。

  这台手术的切口很小,也基本上看不到多少脑组织,因而许秋没法对病人被食脑变形虫侵害的脑区进行细致观察。

  但,

  从颅骨钻孔露出的那一小块区域,许秋还是能窥见一些情况。

  罗笛脑内有出血,也有坏死,很多地方存在创腔积液,估计满大脑都是食脑变形虫繁殖的踪迹了。

  杀虫能起到多少效果,连许秋都不敢肯定。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