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6章 成茶_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雄尴尬的一笑道。

  “嗨,忘了这茬,有备无患,多准备点钱,总不是坏事。”

  “殿下也不用有所顾忌,挣不到钱,臣立马请辞,您看如何!”

  不如何,请辞不是啥新鲜事,没啥好说的。

  秉着对郑雄最后的一丝信任,朱标还是松口了。

  “罢了,孤出五万贯,随你折腾吧!”

  老抠啊!弄点钱太难了。

  “臣本来想与殿下五五分成的,您这出五万贯,现在只能三七了,臣七,殿下三成,您看如何!”

  想了想,朱标始终不明白郑雄哪来的决心,但是反正赚不了多少钱,便无所谓了。

  “行,你七就你七,没别的事,孤就不留你了。”

  “臣告辞,殿下千岁,别忘了把钱,炒茶的师傅,尽快送来啊!”

  “额~嗯。”

  等郑雄回了府衙,基本上没耽搁多少时间,朱标便送来了几十名炒茶的师傅,随行的还有五万贯的钱财。

  有人有钱,郑雄当即组织众人开始进行摹拟教学。

  基本上没啥难度。

  以宋朝为例,分五个步骤。

  采茶,以日出时分为好。

  拣茶,区分品质。

  蒸茶,区分火候。

  研茶,是将叶状茶叶加工变成粉末状或糊状,宋茶要求“研膏惟热”。

  造茶,是入棬模制造茶饼,陆羽称之为“拍”,宋人称之为“造茶”。棬模唐人皆以铁制,宋人则有以铜、竹、银制者;棬模的样式唐、宋都比较丰富多样,有圆、有方、有花,唯宋代贡茶所用大多数棬模都刻有龙凤图案。

  郑雄要制作的三种代表性的绿茶,却要简单许多。

  萎凋,鲜叶进行自然放置,蒸发水分,不过要小心烧叶。

  杀青,高温炒制。

  干燥,用炭火蒸干大部分的水分。

  最后就是回火,是用炭火烘干最后的水分。

  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在干燥的时候,要时刻翻弄,进行塑形。

  也就多这一个步骤,绿茶基本上都是萎凋,杀青,干燥和回火。

  唯一有区别的就是祁门红茶,杀青以后,要进行揉捻,然后有一个发酵的过程,最后烘干,就得到了红茶。

  其他的绿茶,揉捻这个步骤基本上不需要,有需要的都是大叶的茶。

  相比于宋朝的茶饼,绿茶的制作简单的很,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火候问题。

  郑雄也就是稍微进行讲解,讲授茶叶选取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便让他们弄点青草,进行练手。

  之后,郑雄便张贴告示,招募了数百人,跟着先来的这群人熟悉过程。

  经过两天的紧急培训,数百人便被郑雄从朱标那里弄来的路引,送往了六安州和徽州两地。

  同时,郑雄还谴人将银两带往了两州。

  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人和钱到了的同时,茶叶也到了采摘的季节。

  “殿下,咱们的茶制成了,臣带了点,您尝尝看,看看味道如何。”

  太子府,郑雄在前

  请收藏:https://m.ai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